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研究

作者

马美玲

西宁市城西区贾小庄小学 810001

前言: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其学科特点具有一定的抽象化和逻辑性,导致很多小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所难度,且数学学习兴趣普遍低下。为有效解决学生这一学习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创新出更多有效教学方法,而经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发现,“教—学—评”一致性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明确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供教学指引

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例如:在对学生进行“10 以内加减法”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教学时,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之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明确好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教学目标,即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如“已知小明兜里有 3 元钱,妈妈又给了小明 2 元钱,问小明现在共有几元钱?”通过这一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对加法的含义有一个更好地理解。再如:“已知小明兜里有5 元钱,买文具用品花了 2 元钱,问小明兜里现在共有几元钱?”通过这一数学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减法的含义有一个更好地理解。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开展,可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现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就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乏味性,再加上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致使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低下。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这一过程中,需要注重多样化教学方法采用,以此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例如:在对学生进行“10 以内加减法”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加减法接力赛”游戏活动,即由教师给出加减法算式,让学生以接力方式进行计算,计算错误的学生需要上台表演节目。通过这样一种游戏活动开展,不仅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情境化教学方法,通过“超市购物”等生活化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利用自己所学到的加减法计算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数学问题,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距离,感受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所存在的紧密联系。

二、“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一)引导自主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这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更是如此。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这一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自主探究,以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例如:在对学生进行“20 以内进位加法”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以从“ :⋅8+5=? ”这一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经自主探究后,有的学生会想到“凑十法”;有的学生会想到“数数法”;还有的学生会想到“接数法”等多种计算方法。通过这样一种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加减法计算技能有一个更好地掌握,同时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解决“已知小明手里共有 12 个橘子,想要平均分给小刚、小红和小华3 个好朋友,问每个好朋友可以分得几个橘子?”这一数学问题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将这一数学问题解决。先将班级学生合理划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由小组成员之间合理分工,有的学生负责分橘子;有的负责记录;,有的学生负责计算等等。通过这样一种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数学问题有一个更好地解决,不仅可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同时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评”:多元化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一)“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评价活动开展这一过程中,需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帮助和指导;通过终结性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单元测试成绩、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通过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到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且客观地反映出来。

(二)“教师评价 + 学生自评、互评”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活动开展这一过程中,需要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除做好教师评价以外,还要充分发挥出学生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就教师评价而言,相对权威,能够对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做出准确评价;学生自评能够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机会,在评价这一过程中可发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而学生互评,则能够让学生在互相评价这一过程中实现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有机结合到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入手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更好地了解和认识。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以“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开展,通过将“教”、“学”和“评”这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到一起,可以帮助学生有一个更好地学习。为此,作为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全面了解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然后将其有意识地合理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提高教学整体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晓霞 .“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实践 [J]. 新课程 ,2022,(43):69-71.

[2] 胡宜娴 . 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J]. 青海教育 ,2022,(11):47.

[3] 程敏 .“‘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 [J].山西教育 ( 教学 ),2022,(03):25-26.

作者简介:马美玲(1986.4- ),女,回族,籍贯青海,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科学或数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