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赋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佟庆丽

德惠市第六小学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凭借其逐步融入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打造智能化、交互化的教学课堂。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学习现代AI 技术的教学应用方法,将其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打破学生知识理解的困境。同时教师还需要转变以往教师提问、学生应答的单向教学模式,利用 AI 技术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并且教师还应当转变以往一刀切式作业设定模式,利用AI 精准匹配学生的认知差异,设计个性化的语言作业,逐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优生的语言思维发展。

一、创建沉浸学习情境,降低知识理解门槛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课文中的抽象语言文字存在理解困难。现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 AI 技术将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图片、视频,构建沉浸式的语言探索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文本所描述的情境内容当中,从而加强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AI 模拟人物角色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积极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刻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还可以理解抽象语言知识的具体意义,促进学生将文本知识具象化,形成良好的空间感知与情感共鸣。

例如,教师围绕《我最喜爱的玩具》开展教学时,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知识积累薄弱的现象,根据学生存在的个性化表达问题,教师应运用 AI 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生成模拟的玩具小精灵,利用动画、语音等多种形式,详细介绍玩具王国的故事。然后教师应发布趣味性的语文学习任务,让学生置身于玩具王国情境当中,充分吸引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学生借助语音交互与AI 对话,积极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特点,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活动的参与热情,降低学生对抽象语言知识的理解门槛。

二、捕捉师生互动数据,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师生课堂互动时,需要面对班级众多的学生,难以全面把握学生的课堂互动情况,影响了师生课堂的互动学习效率。现阶段教师可以借助 AI 技术积极观察并收集学生的个体课堂互动数据,了解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问答参与积极性、问答正确率等行为数据,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需求。教师根据数据的实时反馈,及时调整课堂的问答方向,更加聚焦于学生的学习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这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互动中的学习注意力。

例如,教师围绕《囊萤夜读》开展教学时,由于学生对古文知识接触相对较少,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疑惑。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疑惑的词句进行课堂问答,利用AI 捕捉学生的课堂互动频次,了解学生对核心词汇的理解程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 AI助手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朝代与主人公的生平事迹,有效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三、推动分层语文作业,促进学生个体成长

小学语文教师能发现学生在阅读表达等综合学习能力上已经呈现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分析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成长动态,利用AI 技术持续分析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生成不同学生的个体学习档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布置分层化的语文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聚焦于自身的学习难点,提高学困生在语文作业学习中的积极性,重新拾起他们的语言学习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更具有挑战性的阅读与写作任务,拓展学优生的语言思维品质。

例如,教师围绕《遨游汉字王国》开展教学时,应明确本次课程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走进汉字文化,强化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因此教师可以设计递进式的语言作业活动,如编写字谜、诵读汉字诗文、统计汉字的演变、搜寻汉字的踪迹等,借助趣味闯关式的语言学习任务,融合美术、信息等多学科知识,持续提高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动力,让学生找寻适合自身难度的学习作业,从而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思维成长。

总而言之,在 AI 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 AI 技术的创新教学应用方式。教师应当借助 AI 技术的图像、视频、语音交互等功能,打造多维沉浸的语言学习场景,实现语文教学空间的重构。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利用AI 技术分析课堂教学的互动频次、互动问题,及时改进课程教学方向,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意愿。并且教师还应当积极观察不同学生的学习成长动态,设计个性化的阅读任务和写作表达,持续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意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

[1] 冯璐 , 李怡炜 .AI 赋能小学语文课程全生命周期教学评价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2):86-87.

[2] 包雅琦 .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 "T+T" 双师教学探究 [J]. 华夏教师教育 ,2024(1):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