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冯春艳
重庆市兼善中学 400700
教育学者尹建莉曾指出:酷爱阅读的孩子,学习更有爆发力。人是用语言进行思维的动物,思维的清晰度和语言的清晰度成正比。思维越清晰、语言越清晰,而阅读恰好可以帮助语言增速发育。可以说,一个人的智力启蒙、道德养成、素质培养,以及他创新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阅读。甚至从长远来说,阅读关系着一个人的一生,任何一本好书,其中往往蕴含着人性的真善美,其核心价值观也一定是正面的。让孩子在漫漫人生路上心灵不孤寂,更让他们对生活对人生有深刻的领悟和洞悉。而从不少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看,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收到高度重视:第一,数学和科学素养;第二,人文素养;第三,国际理解能力;第四,利用现代信息通讯的能力;第五,创造力;第六,就业能力。具备了这些核心能力和素养才能成为 21 世纪的真正人才。其中排第二位的人文素养又与阅读能力紧密相关。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加便捷和快速地掌握新知识 , 进而获得良好的语文知识积累。同时,新课改特别指出要求教师重视语文阅读,进一步扩大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局限于书中的篇目不仅已完全不能适应中高考要求,更达不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势在必行。
一、什么是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主题,进行多篇文章的阅读教学。王朔、李爽在《群文阅读实践概述》中谈到:“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简称,简单地讲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二、群文阅读的策略和方法
1、找准学生学习弱点,关注学生兴趣点,以兴趣点带动,补足弱点。
下面将从我亲自上过的一堂群文阅读课为例来说明。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虽然学过那么多鲁迅的文章,但学生甚至包括老师对鲁迅的认识都是严肃、横眉冷对的刻板印象。由于打上了“革命家”的标签,忽略了他文字的美和力量。依据这个现状,我决定通过一堂课让学生认识到鲁迅是一个平易近人、热情真诚、风趣幽默、体贴温柔的普通人,打破距离感,让学生认识到一个真正的鲁迅,在今后更愿意去读也更能理解他的文字。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了多篇鲁迅先生的经典文章,加之课内外听到的对他的评价,鲁迅在学生心目中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而这样的鲁迅并不是学生感兴趣的,加之他文字的深奥,学生对他很排斥。所以让学生喜欢读他的文字并能逐渐理解他的文字,首先是要让他走下“神坛”,让学生认识到他原来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甚至有点“无厘头”、有点“搞笑”的普通人。因此,在这堂课上,我选择的都是别人写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这些文章里,学生分别认识了作为父亲、丈夫、儿子、老师和朋友身份的鲁迅。作为父亲,鲁迅尊重理解孩子;作为丈夫,鲁迅体贴细致;作为儿子,鲁迅孝顺;作为老师,鲁迅平易近人,风趣幽默;作为朋友,他真诚仗义。这堂课让认识到了一个全方位的鲁迅,而这些也是学生们真正感兴趣的部分。
2、根据目标,巧设问题。
群文阅读虽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视野。但如果在群文阅读中没有提出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则会促使学生的阅读效果大打折扣,而学生也只是大致了解群文阅读中涉及的文章内容,并没有深刻体会到文章渗透着的思想感情。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的意义所在。拟定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起点,再依据群文提点,议题不必拘泥于单篇文章阅读时的词句理解,应侧重在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综合思考,并有意识地渗透整合信息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在《与鲁迅相遇》这堂课的教学中,它仍然是以认识分析人物形象为目标的一节课,所以分析理解鲁迅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应是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课堂上所读的几篇文章,虽然鲁迅在其中的身份不同,但分析他在各个身份下所表现出的形象特点应该是共同的目标。所以在每篇文章中,我都设计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鲁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3、搭建支架,指导方法,完成目标。
群文阅读虽然是突破单篇模式,将多篇存在内在联系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次完整的阅读过程。虽然模式有了小小的变化,但与单篇模式一样同样需要在一节课中达成目标,且完成目标所用到的方法也是一致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针对课堂上所给出的几篇文章,根据文章的特点,在每篇文章设计的问题上都给出了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比如:通过找出文章中所写的具体事件、勾画批注文中人物描写的关键语句、通过比较对比关键词句等方法让学生得出结论。另外,由于群文阅读大大增加了阅读容量,怎样让学生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又在质量上不打折扣,学生自主的阅读体验不能少,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加重要。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将细读、精读、粗读相结合。其次要将单篇文本学习中所学到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运用到多篇文本的阅读中来。比如阅读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语言的运用、主题的思考、感情的体悟等等。
《与鲁迅相遇》作为群文阅读的首次尝试,让学生首先拜读了多篇优秀文章,打破常规,认识了一个更全面真实的鲁迅。让学生明白并意识到了多篇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即:应证某个人或者某件事,需要有更多的阅读量来支撑;也让老师认识到群文阅读在提高阅读质量上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从学生学科素养角度设计教学流程,培养真正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洪玲,陈晓波 .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蒋学晶 . 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 钱永英 .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群问阅读的意义及开展策略 . 教师通讯,2021.3
[4] 崔翠敏 . 群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诊断及应对策略 .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