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任务型大单元教学活动中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起到的作用

作者

王凤芝

汶上县第一中学 272501

一、引言

任务型大单元教学是以一个核心主题为统领,整合相关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任务活动推动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碎片化的局限,以主题为线索,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核心素养则涵盖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任务型大单元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设计与实践,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策略

任务型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核心素养的培育需依托具体教学过程逐步推进。结合 “探寻文明印记” 大单元,从活动开展的不同阶段入手,设计连贯且具操作性的策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

(一)搭建情境框架,引导自主探究

围绕 “探寻文明印记” 主题,整合必修第一册 Unit 5 Languagesaround the world、必修第二册 Unit 1 Cultural heritage 和 Unit 4 Historyand traditions、必修第三册 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等单元内容创设真实情境。以 “文明的多样表达与传承” 为情境主线,引导学生从语言的演变、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传统的延续、节日庆典的意义等角度自主确定探究方向。

师提供各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世界濒危语言拯救的报道、不同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等;还有相关纪录片片段,像《世界文化遗产》《语言的力量》等学习资源。正如著名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所倡导的“输入假说”(InputHypothesis),丰富的语言和文化素材能有效提升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文化感知力,让学生在情境中明确探究任务。同时,设置开放性问题,如 “不同文明载体如何展现其独特价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二)设计阶梯任务,推动深度参与

基于前期的情境探究,根据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设计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的阶梯式任务。

基础任务方面,让学生整理各单元中与文明印记相关的具体信息,如 Unit 5 中不同语言的特点及分布,Unit 4 中不同地区的历史传统表现形式,对这些语言材料进行分类归纳。在一次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整理发现,英语在全球的分布与历史上的殖民扩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增强了学习能力。

进阶任务中,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单元中文明元素的异同,结合Unit 1 中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与 Unit 3 中节日庆典的传承方式,分析 其 背 后 的 文 化 逻 辑。As historian Eric Hobsbawm noted, "Inventedtraditions are often attempts to establish continuity with a suitable historicpast." 例如,学生对比了中国长城的保护和西方圣诞节的传承,发现长城的保护更注重物质实体的保存,而圣诞节的传承则更注重精神文化的延续;对比 Unit 5 中语言的演变与 Unit 4 中历史传统的变迁,探究两者的关联,通过比较分析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

(三)搭建展示平台,促进能力转化

在学生完成系列任务后,搭建多样化的展示平台,为学生提供呈现学习成果的机会。组织成果展示活动,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运用口头汇报、书面报告、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分享对 “探寻文明印记”的探究结果。

展示时,要求学生结合 Unit 5 的语言知识,准确表达不同语言在文明传播中的作用。有学生在汇报中提到,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该保护其他语言的多样性;结合 Unit 1 的文化遗产内容,阐述其在文明印记中的独特价值,如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结合 Unit 4 的历史传统,说明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促进了家庭团聚和亲情的维系;结合 Unit 3 的节日庆典,解读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如西方的感恩节,体现了感恩和分享的价值观。

(四)开展多元评价,实现持续发展

结合学生在整个任务型大单元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自评与互评,从多个角度了解学习情况。

评价内容涵盖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如在阐述 Unit 5 语言知识时的表述是否规范。在一次评价中,发现有学生在描述语言分布时,用词不准确,教师及时进行了纠正;文化理解的深度,如对 Unit 1 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是否到位,有学生仅认识到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经过评价和引导,学生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更加全面;思维的创新性,如在分析 Unit 4 历史传统与现代关系时是否有独特视角,有学生提出将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以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这种创新思维得到了肯定;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探究能力,如小组完成 Unit 3 节日庆典相关任务时的协作情况等,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对应。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整理 Unit 5 语言材料、分析 Unit 1 文化遗产案例等各阶段任务中的参与度和进步。有个学生在刚开始整理语言材料时,效率很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逐渐掌握了方法,参与度也提高了,过程性评价记录了他的进步;终结性评价侧重对最终展示成果的综合评估。

三、结语

任务型大单元教学活动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效载体。通过搭建情境、设计任务、搭建平台、多元评价这一逻辑递进的过程,能让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教学始终。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同时,我们也需不断优化各环节,结合各单元内容特点细化教学步骤,如在 “探寻文明印记” 单元中,可以进一步增加跨学科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相结合,使教学活动更贴合学生发展需求,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靖华. 任务型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 [J]. 教育研究,2024(3):45-50.

[2] 王晓燕 . 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 [J]. 课程教学研究,2024(5):18-23.

[3] 赵俊峰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英语教学路径探究 [J]. 基础教育参考,2024(2):36-40.

[4] 张明远 . 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案例集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

[5] 李红梅. 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1):23-27.

本文系山东省汶上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2024WS5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