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新课程理念探讨初中数学趣味化教学方法

作者

赵梦梦

徐州工业园区南湖学校 221011

一、引言

新课程理念倡导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应回归生活本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抽象性和逻辑性常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传统教学中 “重讲授、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 的模式难以适应新课程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趣味化教学成为破解数学教学困境的重要路径,通过将抽象知识与生活情境、活动体验、技术应用相结合,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实现从 “要我学” 到 “我要学” 的转变,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趣味化教学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内驱力。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让趣味贯穿教学全过程。以下从教学实践出发,阐述趣味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构建生活情境,激活探究欲望

在教学初始阶段,需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联结,搭建从生活到数学的桥梁。教师可系统梳理教材知识点,选取校园生活、家庭场景、社会现象、自然规律等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将数学问题巧妙融入真实情境中。例如在 “函数” 教学中,可设计 “校园奶茶店定价与销量关系” 的情境,让学生分组收集不同价格下的销售数据,通过绘制图表分析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 “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创设 “校园运动会项目 popularity 调查” 情境,引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教学中可采用故事讲述、实物展示、场景模拟或问题导入等多样化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结合情境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通过数据调整定价获得更高收益”“怎样设计调查方案才能更准确反映同学们的兴趣偏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引入新知,激发探究欲望。

(二)设计阶梯任务,引导深度参与

基于创设的生活情境,需设计层次分明的阶梯式任务链,为学生提供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任务设置应严格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从基础操作到综合应用逐步递进,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以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教学为例,可先设计 “拼图复原” 的基础任务,让学生通过拼接几何卡片感知图形运动规律,初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再设置 “校园板报排版” 的进阶任务,要求运用平移知识规划版面布局,计算不同板块的位置关系;最后布置“机械臂运动轨迹设计” 的挑战任务,综合运用平移与旋转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绘制运动轨迹示意图。任务实施中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明确各成员的角色分工,如数据记录员、方案设计师、成果展示员等,通过任务驱动促使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路、碰撞思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融合数字技术,丰富体验形式

借助数字技术搭建趣味化学习平台,拓展教学体验维度,实现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成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专业软件制作动态演示课件,将抽象的数学定理转化为可视化的动态过程,如在 “三角形内角和” 教学中,通过拖拽三角形顶点实时展示角度变化与总和关系,让学生直观理解定理的内涵;在 “二次函数图像”教学中,通过调整参数实时观察图像变化,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引入数学趣味 APP 和在线学习平台,设计闯关式练习模块,将课后作业转化为 “数学探险” 游戏,学生通过完成计算挑战、逻辑推理、图形拼接等关卡积累积分、解锁新内容。同时,积极开展虚拟现实(VR)体验活动,创建 “数学实验室” 虚拟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自由操作立体几何模型、模拟统计实验、探索空间图形性质等,突破传统教学中时空与器材的限制。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互动性,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可感可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四)优化评价方式,强化学习反馈

建立多元化的趣味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激励性反馈,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工具。精心设计 “数学成长积分卡”,从课堂参与、任务完成、合作表现、创新思维、作业质量等多个维度记录学生的进步,设置 “解题小能手”“创意之星”“合作标兵” 等特色奖项,定期开展表彰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采用学生互评、小组互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式,组织 “数学成果展示会”“解题思路分享会” 等活动,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探究成果、数学小故事或学习心得,通过互评发现他人优点、反思自身不足,培养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教师反馈时采用 “问题 + 建议 + 鼓励” 的模式,用发展性语言肯定学生的努力过程和独特思路,如 “你的解题思路很有创意,如果能注意步骤的完整性会更出色”“这次小组合作中你积极协调分工,下次可以尝试引导大家更深入地讨论问题”,让学生在积极的评价氛围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三、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趣味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突破,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生活化情境搭建认知桥梁,阶梯式任务引导深度探究,数字技术丰富体验形式,多元评价强化学习动力,形成完整的教学闭环。这一过程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其数学思维、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现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价值升华。

参考文献

[1] 林锦浩 .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J]. 基础教育论坛,2024(3):25-29.

[2] 陈梓涵 . 数字化工具在初中数学趣味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数学教学通讯,2024(5):18-22.

[3] 黄奕轩. 初中数学过程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J]. 教学与管理,2024(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