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驱动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王亚春
西安市阎良区六三〇中学
国家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度融合,带动了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初中体育教师需要结合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精准化与个性化的体育教育课堂。教师需要全面了解不同学生的体能基础运动信息,然后在学生的个体运动数据基础上,制定差异化的体育训练目标,开展多样化的体育训练活动,更好地适配不同体质水平的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运动爱好。这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还能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参与运动的行为习惯。
一、利用智能工具,收集运动数据
传统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难点在于无法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能水平,挖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爱好。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如智能穿戴工具全面掌握学生在课堂中的体能状况和运动表现,分析不同学生的体能运动需求,实时监测学生的体育运动状态,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运动教学指导,更好地挖掘学生在不同运动中的潜能。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挖掘智能穿戴设备的多种运动功能。分析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实时产生的具体数据,如心率、卡路里消耗、运动轨迹等,及时了解当前学生的体能水平,更好地开展科学的运动规划,减少体育运动伤害的发生概率。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百米短跑运动时,需要准确评估不同学生的体能运动数据表现。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佩戴智能手环等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心率、速度、步频等关键信息。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后借助智能系统备份并分析学生的运动数据,根据学生的跑动心理变化判断课堂运动强度是否与学生的运动能力适配,找出影响学生体能素质成长的关键因素,然后教师制定更加个性化、针对性的体能教学计划。
二、融入数字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当前国家持续推动建设智慧教育平台,融入了丰富多样化的体育运动教学资源,包含示范教学视频、图文讲解内容等,形成了丰富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为课堂体育教学提供良好支持。教师应积极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突破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鼓励学生在课下利用零碎时间开展个性化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问题与兴趣,借助视频资源、动画演示等,了解不同体育运动技巧的关键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课下运动表现。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实践时,需要巧妙运用智能平台中的资源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借助交互式视频了解课堂教学的初步内容,如三步上篮的分解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技巧的学习动机。然后,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更加专注于挖掘学生的运动细节问题,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的动作细节,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并且,教师还可以巧妙布置课下的自主学习任务,利用平台中丰富的体育运动知识库,引导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生理知识与营养学相关常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制定个性计划,支持课后运动
初中体育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课堂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运动数据与身体状况,制定适宜不同学生的个性化体能计划。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后体育运动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课外体育运动乐趣,增强学生自主锻炼的潜意识习惯。同时,教师应采用家校协同共育的策略,精准分析不同学生的体质素养水平,针对存在超重肥胖的学生,教师应当设计跑步、HIIT 等运动形式,增强学生的课外有氧活动运动比例,主动干预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质,以达到减脂的体育运动目标。并且,教师还可以针对体能素质薄弱的学生,制定保姆级别的“5-3-1”体能训练计划,引导学生跟随体育运动软件指导,从轻量级开始提升课外体育运动强度,帮助学生逐步完成整套体育运动训练规划,更加契合学生的体能素质发展规律。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师应当依托信息技术的教学赋能,优化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引入更加多样化的数字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体育运动技巧。同时,教师还应当利用智能穿戴设备,精准把握学生的课堂体育运动状态,科学规划体育课堂的运动强度,保护学生的体育运动安全,促进学生全面均衡的成长。并且,教师还应当利用教学软件指导学生的课下体育运动活动,有效纠正学生的错误运动方式,提供科学规律的运动规划,从而支持学生逐步养成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吴秀云 . 信息技术融入中学体育教学探究[J]. 中小学电教(下),2024(4):58-60.
[2] 周志伟 .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东西南北 ,2023(1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