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谢璐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第一中学 342509

一、引言

生命教育是引导个体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活动,而高中生物学科以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为研究核心,与生命教育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精准传递,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共生共荣,生物教材的每个章节都蕴含着生命教育的鲜活素材。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媒体中极端事件的过度渲染、学业压力带来的心理困境,使得部分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存在偏差,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例如,校园中偶发的冲动行为、对实验动物的不当处理,都折射出生命教育的缺位。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生物教学这一载体,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深化对生命本质的理解,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当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凋亡时的有序形态,或是通过遗传定律理解生命传承的独特性,这些具象化的学习体验,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构建起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为其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生命意识基础。

二、实施策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需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设计连贯且具操作性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感知生命到践行对生命的尊重,逐步深化对生命的认识。

(一)立足直观感知,搭建生命认知桥梁

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生命现象入手,借助实物观察、影像资料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初步感知生命的存在与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可引入校园内的植物、实验室的微生物培养样本等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其形态结构、生长状态,感受生命的具体形态。

例如,在讲解细胞结构时,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生物的细胞切片。提前准备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菠菜叶下表皮细胞等多种切片,引导学生从低倍镜到高倍镜逐步转换,细致观察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植物细胞特有结构,以及动物细胞特有的中心体等。通过绘制细胞结构简图、小组对比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细胞作为生命基本单位的奥秘。

同时,播放经过精心剪辑的自然界中生物生长、繁衍的影像资料,如延时拍摄的种子萌发过程,从种皮破裂、胚根突破土壤,到胚芽舒展、子叶变绿;慢镜头呈现的鸟类育雏场景,亲鸟衔食喂食幼鸟,幼鸟从蜷缩在巢中到扑棱翅膀尝试飞行等画面。为增强沉浸感,可搭配轻柔的背景音乐与生动的解说,让学生直观看到生命从诞生到成长的过程,感受生命的活力。

(二)结合探究实验,深化生命本质理解

基于直观感知的基础,设计探究性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生命活动的规律,深化对生命本质的理解。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如 “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观察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等实验课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变量、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对象的生命状态,如在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分析温度如何影响种子内部的生理活动,从而理解生命活动受环境因素调控的规律。当实验出现意外情况,如实验材料死亡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思考实验操作对生命的影响,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对生命的责任感。通过亲自动手探究,学生不仅能掌握生物实验的方法,更能在探究生命活动规律的过程中,理解生命活动的复杂性与协调性,认识到生命的脆弱性与顽强性并存。

(三)创设情境体验,激发生命共情意识

在学生对生命本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代入、案例分析等方式,体验不同生命的处境,激发对生命的共情。结合生物知识,选取与生命相关的社会热点案例,如生态平衡破坏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珍稀动物的保护现状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时,呈现某一地区因人类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案例,让学生分别扮演当地居民、环保工作者、野生动物等角色,从不同角度阐述对该现象的看法与感受。通过角色代入,学生能设身处地体会不同生命所面临的困境,理解人类活动与其他生命之间的联系。此外,开展 “生命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动植物相处的经历,或讲述了解到的生命顽强生存的故事,在分享与倾听中,增进对生命的情感认同,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对生命的珍视与尊重,将对生命的认知转化为情感上的共鸣。

(四)延伸生活实践,践行生命尊重行为

将课堂上对生命的认知与情感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将对生命的尊重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实现从认知到实践的跨越。布置与生活相关的实践任务,如让学生种植一盆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进行照料;或参与校园内的垃圾分类活动,了解垃圾分类对生态环境及生物生存的意义。在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让学生在与动植物的近距离接触中,践行保护生命的行为,如不随意投喂动物、不采摘植物等。同时,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生命现象,对遇到的受伤小动物给予适当的帮助,对破坏生命的行为进行劝导。通过这些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会保护生命的意义,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日常行为中,形成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自觉习惯,使对生命的认知真正落地生根。

三、结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直观感知到探究理解,从情境体验到实践践行,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生命的完整认知与正确态度。这不仅丰富了生物教学的内涵,更能培养学生成为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个体,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生命观基础,让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真正发挥其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明 .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融入路径 [J]. 生物学教学,2024(3):42-45.

[2] 王芳. 基于生命教育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J]. 中学生物学,2024(2):18-20.

[3] 张强 .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4(5):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