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 品人生
于映明
大连长兴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字:专题教学;中外文学
一、设计思路
本专题一共 18 课时,包括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和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因此上下册各占9 课时。
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有六篇文章,分别是《雨巷》《我原意是急流》《荷塘月色》《灯》《林黛玉进贾府》《最后一片叶子》,每一篇都是中外文学经典作品,都值得细细品味,学习时要兼顾文体特点和人文属性。
这个专题有诗歌、散文,小说,笔者在挖掘人文主题时发现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突出的特点,不太好聚合,尤其是《林黛玉进贾府》。
戴望舒的诗歌《雨巷》、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与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虽然文体各异,但同属文学作品。欣赏这些作品,都需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把握其内涵并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雨巷》: 作为戴望舒的成名作及前期代表作,这首诗为他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诗中,身处江南雨巷的诗人,满怀哀伤与寂寥,独自彷徨彳亍。他在孤寂中寄托着一个美好希望——遇见“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姑娘”正是其理想之象征。然而诗人深知,这理想的实现何其艰难。阅读此诗,并非要我们永远沉溺于“雨巷”般的彷徨;相反,它启示我们应憎恶这阴暗愁怨的“雨巷”,并渴望走出它,去追寻一个宽阔光明的所在。
《荷塘月色》: 此文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却又难以超脱现实的复杂心绪,为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求索的足迹留下了真实写照。
《最后一片叶子》: 老画家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在墙上的那片叶子,最终赋予了琼珊战胜病魔、勇敢活下去的力量。这个故事深刻地启示我们:挫折与困难人人皆会遭遇,关键在于是否拥有面对的信心与战胜的勇气。坚强的信念,正是生命得以延续的精神支柱。
基于此,如果从人文角度来提炼这三篇作品构成专题的教学主线,《雨巷》和《荷塘月色》笔者看到了迷茫,而《最后一片叶子》则看到了信念,进而在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巴金《灯》中,看到的是追求,对爱情的追求,对理想的追求。而《林黛玉进贾府》中,笔者看到了时时在意步步留心,是寄人篱下的心态,是在贾府中的时刻谨慎,因而定为困境中的谨慎。这些篇章无不给人以生命的启示和思考,由此,笔者可以提炼“读经典 品人生”这一主线,启发学生围绕作品的主旨,结合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多一点体验、多一点感悟、多一点反思。
基于上面的分析,专题主题定为“读经典品人生”,通过四个任务完成作品解读,即“迷茫中的沉思”、“理想中的追求”、“困境中的谨慎” 、“厄运中的信念”。每个任务最后的活动通过比较阅读、绘画、撰写阅读感受、为经典影视片段配音等方式打破传统语文学习方式,超越文本,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品味。
二、教学资源
文本资源包括《雨巷》《我原意是急流》《荷塘月色》《灯》《林黛玉进贾府》《最后一片叶子》;媒体资源包括《意象》微课,《通感》微课,音乐视频《雨巷》,《荷塘月色》歌曲,《林黛玉进贾府》(87版电视剧《红楼梦》片段),《林黛玉进贾府之细节描写》《小说人物
分析方法》等微课
三、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查阅背景资料,掌握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赏析方法。2. 通过比较阅读、问题探究等方式,掌握文章写作特色,感受作者情感。3. 理解文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探索;4. 梳理文章脉络,勾画批注,掌握文本刻画人物手法,分析人物形象。5. 通过作画,配音,撰写感受等方式超越文本,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体验,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学环节
设计了四个任务贯穿整个专题学习。
任务一:迷茫中的沉思 学习《雨巷》《荷塘月色》《雨巷》
活动1:自读诗歌,把握基调美
活动2:品读诗歌,梳理意象美
《荷塘月色》
活动3:寻找月色,体会意境美
活动4:赏析月色,感悟情怀美
《雨巷》《荷塘月色》
活动5:比较阅读,幻灭与希望
任务二:理想中的追求 学习《我愿意是急流》《灯》《我愿意是急流》
活动1:诵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活动2:解读意象,品味诗情美
《灯》
活动3:知人论世,明时代背景
活动4:托物言志,解象征意义
《我愿意是急流》《灯》
活动5:理想追求,集意象传情
任务三:困境中的谨慎 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活动1:文学常识知多少
活动2:且窥红楼话情节
活动3:初进贾府赏环境
活动4:至情至性绘人物
活动5:《红楼》片段配音展
任务四:厄运中的信念 学习《最后的常春藤叶》活动1:自读课文,厘清故事情节
活动2:勾画批注,总结人物形象
活动3:品鉴赏析,品味欧式语言
活动4:撰写感受,逆境中的坚守
经典的独特魅力,在于它具有普通作品所无法触及的深度,在于它启迪心智、涵养性灵的教化意义。每篇经典,都是历经风雨,经历世代沧桑,穿越千年时光,仍然熠熠生辉。打开经典与思想者交流,与先哲们对话。他们的才气、激情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令我们感慨和敬佩。一部经典,一段人生,读经典亦是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