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的协同发展策略
孙亚莉
陕西师范大学杨凌实验中学 712100
引言
人教版化学教材强调 "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性质 ",但实际教学中,实验开出率不足六成已为普遍现象。调查显示, 72% 的学生认为 " 实验课只是验证课本结论 ",缺少自主探究实验, 68% 的教师反映 " 实验教学繁琐影响教学进度 ",学生难以遵守纪律,操作不规范,影响教学效果 "。此外,不少学校缺少专业实验员或实验员未按学科匹配,难以满足教师的实验教学需求。这种矛盾折射出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缺乏系统性协同的深层问题。本研究从课程重构、管理创新、评价改革三个维度,探讨如何打破" 教学与管理两张皮" 的困境。
一、分层递进式实验课程体系构建
人教版化学教材以 " 规范操作 - 科学探究 - 创新应用 " 构建实验层级体系,但传统教学受课时与资源掣肘,常将三级实验压缩为 " 教师演示 + 学生验证 " 的单一模式。中学通过 " 标准化 - 项目化 - 开放化" 改革,重构实验教学框架,让人教版教材理念真正落地。
学校将教材基础实验拆解为量化模块,以酸碱滴定数字化实验为例,借助传感器精准采集 pH 值、电导率等数据,实时生成变化曲线。学生依据曲线直观分析滴定终点、反应速率等关键信息,突破传统实验仅靠肉眼观察的局限,提升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让基础实验更科学、高效、直观。
以教材 " 硫元素转化 " 为知识锚点,设计 " 校园雨水 pH 监测与硫污染溯源 " 项目。学生运用化学分析检测雨水酸度,结合地理知识定位污染源,最终提出" 种植碱蓬草修复酸性土壤" 的生物治理方案。这种 " 真实问题切入 - 多学科融合 - 实践验证迭代 " 的项目化学习,让学生超越教材中 " 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反应 " 的孤立认知,深刻理解硫元素循环的生态链条。
在初中化学“水的净化过滤”实验中,学生积极创新。他们用生活中易得的细沙、活性炭等替代部分滤材,还自制简易漏斗支架。通过不断调整滤材组合与过滤顺序,优化净化效果。最后用检测工具对比净化前后水质,这种“教材原型—生活改良—效果优化”的路径,让学生从实验操作者变身探索者。
据调查,进行实验改革的学生,实验开出率从 58% 提升至 95% ,科技竞赛获奖增长 3 倍。学生实验日志中 " 我尝试改进实验 "" 发现现象与教材不同 " 等表述频现,印证了 " 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 的教材理念。当教学管理为创新腾出空间,当实验与生活深度联结,课堂便成为孕育科学兴趣与创新人才的沃土。
二、动态化实验室管理体系创新
针对传统实验室“重静态存储、轻动态服务”的积弊,中学通过智能化、网格化、循环化改革,构建了高效、安全、绿色的管理体系。
未来建议开发实验室管理APP,集成设备状态监控、耗材库存预警、安全规范学习等功能。教师可实时查看“钠与水反应”所需试剂余量,系统根据设备使用频率、实验耗时等数据,自动推荐最佳实验时段,避免资源冲突。例如若某时段酒精灯已被大量预约,系统会提示教师调整实验顺序或分流至其他时段。这种运行模式,将使实验室使用效率提升 35% ,设备闲置率下降 40% ,教师备课效率显著提高。
将实验室划分为 6 个管理单元,每单元设“安全员 - 设备员 - 卫生员”三岗,实验员作为安全员在实验教学时进行巡查指导,每组设置安全员和设备员,由学生轮值。在化学试剂“氨气制备”实验里,安全员巡查时敏锐察觉某小组未连接尾气处理装置。一旦尾气泄漏,可能引起嗓子发炎,甚至中毒。在制备氧气和氢气的实验中,浓度过大,会导致爆炸等严重后果。安全员当机立断叫停实验,迅速协助小组整改,及时消除隐患,以严谨态度守护实验安全。实验结束后,卫生员监督清洗整理桌面,按要求处理废液废渣。这种“教师与学生共管”的模式,既减轻教师监管负担,又通过责任到人,既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规范操作实验,又增强了安全意识。
建立“分类回收 - 提纯再生 - 循环使用”流程,将银镜反应废液提纯为硝酸银溶液,碎玻璃清洗后用作搅拌棒。该机制年节约一部分成本,更让学生直观理解“化学变化可逆性”,与教材“资源综合利用”理念深度契合。
三、教学与管理协同评价机制
传统实验评价聚焦实验报告成绩,忽视学生管理参与度与教师创新贡献。中学构建“学生 - 教师 - 管理团队”三维评价体系,以动态评价推动实验教育高质量发展。
设置“实验操作规范度”“创新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表现”三大指标,采用教师评价( 40% )+ 小组互评( 30% ) + 自我反思( 30% )的多元权重分配。例如某校在“乙醇催化氧化”实验中,学生李某提出“用铜网替代铜丝增大反应接触面积”的创新方案,经小组验证后显著提升反应效率,获创新设计加分,其改进案例被纳入校本教材。这种评价模式鼓励学生突破教材框架,可促使学生自主改进实验的比例从 12% 提升至 37% ,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也会显著增强。
实验对提高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中学应重视实验员的培养和管理,实验室的管理应专人专岗,实验员的专业与学科相匹配。在专业实验员配置充足的情况下,满足教师开展实验教学需求,提前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在实验过程中辅助教师做好纪律约束和操作指导,不仅能减轻教师实验负担,还能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效果。与此同时,将教师实验预约次数、实验室使用频次、设备维护率纳入物理实验员、生物实验员、化学实验员考核,将实验创新作为实验员的奖励机制。例如某校实验员开发了“微型化浓硫酸稀释装置”,通过改进滴管与烧杯规格,使单次实验硫酸用量减少 70% ,其经验在全区推广。评价改革后,教师主动优化实验设计的案例增长2.5 倍,实验室设备完好率维持在 98% 以上,学校给予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
针对学生实验课自我约束力弱的问题,建议:一是强化安全指导有效性,在实验前以案例警示、操作演示等方式,着重强调违规添加药品等行为的危险性;二是实施动态监督,安排助教或教师分组巡查,及时制止吵闹、乱加药品等行为;三是制定明确奖惩制度,对遵守规则的学生给予加分或表扬,对违规者进行批评教育并扣分,引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提升实验室服务满意度。
三维评价体系通过量化与质性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让实验教育从“重结果”转向“重成长”,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结束语
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的协同发展,本质是教育理念与管理智慧的深度融合。当学生手持自己设计的 " 简易净水器 "(基于教材 "水的净化 " 实验改进)进行水质检测时,当教师通过智能系统轻松调配 " 铝热反应 " 所需镁条和氯酸钾时,当管理员看着循环利用的试剂瓶感慨 " 原来管理也能创造教学价值 " 时,我们看到了协同发展带来的教育生态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提升了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在更深层次上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而这,正是人教版教材编者所期望达成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国秀 , 刘泽秋 , 胡艺凡 . 中学化学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 2023(4):4.
[2] 边长亮 . 中学化学实验室管理研究 [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0(1):2.
[3] 徐英杰. 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与教学的策略分析[J]. 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 2023(10):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