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实践探索
刘露秋
宿迁市洋河新区梅香街小学 223725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互动性强的教学形式,能有效弥补传统 “教师讲、学生听” 模式的不足,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当前,部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薄弱、面对复杂问题易退缩、解题思路单一、缺乏协作意识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提升。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核
1.1 激发学生数学探究兴趣与主动解题意识
小学生对互动性学习形式的兴趣更高,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营造轻松的协作氛围,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降低对数学问题的畏惧感。在合作解题过程中,学生需共同分析问题、探讨思路,每个成员的想法都能得到关注与回应,这种积极的互动体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同时,为了在小组中发挥作用,学生会主动投入到问题分析与解决中,逐渐从 “被动接受解题方法” 转变为 “主动探索解题路径”,形成主动解题的意识,提升学习的内驱力。
1.2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需要将复杂问题拆解、梳理数量关系,在交流中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如有的学生用画图法分析,有的用列表法整理信息。通过对不同思路的讨论与整合,学生能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培养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小组合作需成员分工配合、相互支持,如有的负责记录思路,有的负责验证答案,。
1.3 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多样性与有效性
单一学生解题时,思路易受局限,常依赖固定方法,难以突破思维定式。而小组合作中,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能带来多样化的解题思路。例如,解决 “行程问题” 时,有的学生从路程、速度、时间的基本关系入手,有的结合生活经验举例分析,这些多样化的思路能帮助小组找到更简便、更适合的解题方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实施路径
2.1 基于问题难度的小组合理组建与任务分配
小组组建需结合数学问题的难度,确保每组都具备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实现优势互补。若问题较为基础,可按 “异质分组” 原则,将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搭配,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若问题难度较高,则可适当调整分组,保证每组有足够的 “思维骨干”,支撑小组探究。任务分配需明确具体,如将解题过程拆分为 “分析问题”“梳理条件”“探讨思路”“验证答案” 等环节,为每个成员分配对应任务,避免出现 “有人忙、有人闲” 的情况,确保全员参与到问题解决中。
2.2 结合解题流程的小组合作环节设计
小组合作环节需与数学问题解决的流程紧密结合,分阶段有序推进。在 “问题导入” 环节,可让小组共同阅读题目,讨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与已知条件,明确解题目标;在 “思路探究” 环节,组织小组围绕 “如何解决问题” 展开讨论,鼓励成员大胆提出想法,记录不同思路并分析可行性;在 “方案实施” 环节,小组确定最优思路后,分工完成解题步骤,如计算、验证等;在 “总结反思” 环节,小组共同梳理解题过程,总结经验与不足,形成完整的解题闭环,让合作环节与解题流程无缝衔接。
2.3 引导学生在协作中梳理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师需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混乱的解题思路。例如,当小组因思路分歧陷入僵局时,教师可提出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求什么?”“我们已有的条件能直接得出答案吗?”等问题,引导学生回归问题本质;当学生思路零散时,可指导小组用思维导图、线段图等工具,将解题思路可视化,清晰呈现条件与问题的关系。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优化策略
3.1 完善小组合作中的教师引导与调控机制
教师需明确自身在小组合作中的角色,既要避免过度干预,也要防止放任不管。在合作开始前,教师需清晰说明任务要求与时间限制,让小组明确目标;合作过程中,教师需巡视各小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如有的小组讨论偏离主题,可通过提醒 “我们当前的任务是解决哪个问题?” 将其拉回正轨;有的小组因观点冲突无法推进,可引导成员先倾听他人理由,再理性探讨。
3.2 构建适配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需兼顾小组整体表现与个人贡献,避免 “以小组成绩定优劣” 的单一评价方式。对小组的评价可关注解题思路的创新性、合作过程的协调性、任务完成的时效性等;对个人的评价可通过小组内互评、教师观察记录,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贡献度,如是否主动分享思路、是否帮助同伴解决困难等。评价方式需多样化,可采用星级评价、文字反馈、成果展示等形式,让评价结果更全面。
3.3 解决小组合作中解题参与不均衡的问题
针对小组合作中部分学生 “搭便车”、参与度低的问题,需从分工与激励两方面入手。分工时采用 “责任到人” 的方式,为每个成员分配不可替代的任务,如 “记录员” 需完整记录小组思路,“发言人” 需代表小组展示成果,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职责,且任务完成情况与小组整体成果挂钩。激励方面,设立 “最佳贡献奖”“积极参与奖” 等,表彰在合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
四、结论
小组合作学习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改革方向,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与协作能力、提升解题有效性等方面的价值显著。通过基于问题难度的分组与任务分配、结合解题流程的环节设计、引导思路梳理等实施路径,能让小组合作切实服务于问题解决教学。
参考文献
[1]丁秀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J].试题与研究,2025,(19):111-113.
[2]林梅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25,(18):13-15.
[3]姜满平.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智力,2025,(1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