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学生管理协同机制研究
杨芸艺 梁婧 庄越
黑龙江职业学院1 哈尔滨学院2
一、引言
在高职院校教育环境中,学生群体结构复杂、行为特征多样,突发事件可能快速引发群体性风险。近年来,各类突发事件,如校园霸凌、宿舍火灾及校内冲突事件,给高校管理带来严峻挑战。传统的单一部门管理模式存在信息滞后、决策缓慢和资源分散等问题,难以满足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全方位管理需求[1]。
学生管理的协同机制,即通过校内各管理部门、学生组织及社会资源的有效联动,实现信息共享、任务分工明确、决策快速响应和执行有效监督。构建这一机制不仅能够提升突发事件的应对效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与互助意识,强化校园安全与秩序管理。本文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分析、机制设计与实践验证三个层面,探讨突发事件应对中学生管理的协同机制构建,为高职院校管理创新提供参考。
二、理论基础
(一)协同管理理论
协同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组织内部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协同管理可实现行政部门、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组织之间的紧密联动,使信息传递及时、任务分工明确,从而缩短应急响应时间,提高管理效果。
(二)应急管理理论
应急管理理论提出,突发事件应对应遵循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完整循环。学生管理协同机制的设计应覆盖事件发生前的风险评估、预案制定,事件中的快速响应与资源调配,以及事件后的总结评估与经验积累。
(三)学生管理理论
学生管理理论强调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平衡约束与发展,既保障校园安全,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突发事件背景下,学生管理需注重行为引导、心理辅导和组织动员,协同机制可以在多方力量参与下形成科学、可执行的管理模式。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管理模式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大多依赖班主任或辅导员为主要责任人,管理模式呈现高度集中化和单一化特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单一管理模式容易 任务分 不明确和资源调度效率低等问题[2]。例如,在宿舍安全事故中,班主任往往同时承 理的多重任务,导致事件响应不够及时、处置措施不够专业。这种模式限制了管理资源的多渠道整合,也容易增加管理负担,降低学生管理的整体效能。
(二)信息沟通不畅
突发事件发生时,校内各部门信息渠道有限,学生反馈、教师报告及管理部门决策之间存在滞后,影响事件快速处理。
(三)学生参与度不足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参差不齐,缺少参与突发事件管理的意识和渠道,影响整体应急响应的执行力与效果。(四)评价与反馈机制滞后
现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评价体系主要关注事件结果,如事故是否处理完毕、学生是否安全,而对事件管理过程中的协作效率、信息传递速度、学生参与度和策略执行效果关注不足。例如在火灾或安全事故处置后,多数学校仅记录事件发生时间、处理结果和损失情况,缺乏对各环节管理行为的分析和改进建议[3]。这导致管理经验难以积累,协同机制优化滞后,影响学校在后续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与管理水平。
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协同机制构建策略
(一)多部门协作
建立由学生工作处、保卫处、教务处、宿管部门及班级组织组成的协作网络,明确职责分工,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管理体系。通过定期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平台及应急指挥系统,实现部门间的即时沟通和任务分配。
(二)信息共享与快速决策
信息传递滞后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构建信息共享与快速决策机制至关重要。具体策略包括:
1.信息系统建设:开发或完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事件报告、学生健康状况、资源分配及任务执行情况的实时更新。系统可支持多终端访问,确保班主任、辅导员和管理层随时掌握学生动态。
2.决策流程优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分析和统计功能,管理层可根据实时数据快速判断事件等级、确定应对策略并下达指令。结合历史数据与经验模型,形成科学、可量化的决策支持体系。3.信息透明与共享:确保各部门共享信息,避免信息孤岛现象。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事件信息和行为指南,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学生参与与自我管理
鼓励学生参与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工作,如设立学生志愿小组、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组织心理互助团队。通过学生参与,增强事件响应的执行力,同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动态反馈与机制优化
协同机制的有效性依赖于持续的动态监控与优化。具体策略包括:
1.过程记录与跟踪: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建立详细的执行记录和责任追踪表,记录各部门和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反馈信息及存在问题。
2.事后复盘与评估:事件处理结束后,组织多部门复盘会议,对信息传递效率、任务执行质量、学生参与情况及协作机制进行全面评估。
3.机制优化与制度化:根据评估结果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应急流程、更新制度和操作规范,逐步形成科学、可持续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协同机制。同时,将优化成果纳入年度管理考核和培训体系,实现机制常态化运行[4]。
五、结语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对中,学生管理协同机制的构建是提升应急响应效率和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关键。通过多部门协作、信息共享、学生参与和动态反馈,可有效整合资源、优化决策和强化执行。实践表明,协同机制不仅能够提升突发事件处理效率,还能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及心理适应能力,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提供系统化、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未来,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完善协同机制,将其常态化、制度化,形成集预防、应对、评估于一体的全方位学生管理体系,推动校园管理科学化与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琼山.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及安全教育模式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5,38(13):85-87.
[2] 苏晓丽,徐云慧.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 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4(04):93-97.
[3]候岩岩.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核 能力[J].现代农业研究,2018,(12):121-122.
[4]姚素月.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