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中职思政课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研究
司继明 刘伯莹
淄博市职业教育研究院 山东省淄博市 255046
引言:
学业水平测试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举措,此工作目的主要是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夯实他们的文化基础与道德根基,如中职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毕业与升学,同时会对教师采取的教学引导方案产生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下,为不断提升中职思政课的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大胆创新、主动探索,为学生营造出全新的思政学习模式,而在本文讨论时,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心得,提出了几点个人拙见,以期参考。
一、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中职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个别教师教学理念未转变
在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进行中职思政教学时,教师本应深入学习职业教育政策与文件精神,对思政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创新。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个别思政教师未转变教育理念,沿用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思政教学方案,导致思政教学有效性提升受阻[1]。
(二)思政课教学内容拓展不足
通过分析当下中职学生的思政学习现状可知,学生的思政学习诉求差异显著。教师需寻求新的教学路径,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诉求。然而部分教师在开展思政教学时,未有效拓展思政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思政学习视野局限于教材内容,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政学习水平。
(三)数字化教学赋能效果不佳
新时期开展中职院校教育工作时,为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水平,教师可灵活运用数字化技术,为学生打造全新的学习模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但分析部分教师的数字化思政教学实际情况可知,数字化赋能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教师未根据教学需求选择最佳的数字化教学工具,从而导致教学效果较差[2]。
(四)思政课教学测评不够及时
在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中职教师为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应进行有效的测评,及时调整思政教学策略与方案,避免教学方案与学生学情出现脱节,而部分教师在开展思政教学时,未对测评工作进行有效创新,导致测评不够及时,且未充分运用测评结果,影响了中职学生的思政学习整体效果。
(五)思政教学评价改进不彻底
在传统的中职思政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一刀切的终结式评价,忽视了学生在思政学习主体性,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在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教师本应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进与创新,但受诸多因素影响,部分教师的思政教学评价改进不彻底,仍在教学评价中套用传统模式,不利于提高思政育人工作质量。
二、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中职思政课教学有效性提(一)明确立德树人目标,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中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通过思政育人,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文化信仰,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为达到此目标,中职思政教师需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紧扣立德树人思想,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挖掘思政课程的潜在育人素材,借助思政学科的教学引导,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3]。
(二)搭建教育资源平台,整合思政教育资源
在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中职思政教师为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成长,应寻求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诉求,为此教师在整合课内外思政教育资源时,教师可基于已搭建好的教育资源平台,对优质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分类,为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诉求,对整合的内容进行精准分类,教师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更高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并围绕学生的思政学习最近发展区进行资源推送,调动学生的思政学习积极性
和热情,不断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比如,教师教学中职思政“人生当自强”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契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不同的方面搜集相关教育素材,如体育健将的励志故事、音乐家的追梦故事、舞蹈演员的成功案例等。为搜集整理更多的优质思政教育资源,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资源平台进行检索,以获得分类清晰的资源包,辅助教师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诉求。
(三)数字技术赋能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中职思政教师展开教学创新时,为不断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有效性,让学生能够高分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在展开数字技术赋能教学时,应契合学生的学习诉求与教学需求,对思政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如思政课堂互动时,教师为打造师生、生生实时智慧互动新模式,可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让学生们借助电子白板进行实时自由的互动交流,保持学生的思政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实现数字化技术赋能下的思政育人预期目标。
比如,中职思政教学“追求美好人生”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引入相关的榜样案例,即与中职学生年龄相仿的同龄人如何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并将其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发送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中,让学生自主观看,结合正面的榜样案例学习理解教材内容,使得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并树立远大理想,能够脚踏实地地追求自己的美好人生。
(四)基于动态学测结果,给予学生个性指导
中职思政教师应响应学业水平测试工作要求,对学生的日常测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并灵活运用测评结果,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迅速发布不同的测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作答,并借助智能化技术的辅助,对学生测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处理,以得到学生的测评结果,届时教师可参考测评结果,分析诊断学生的思政最近发展区,从而围绕学生的学情变化,灵活调整教学方案,保证思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解答学生的学习疑惑与生活问题,充分发挥出动态测评工作的价值与作用。
(五)多元主体评价体系,学生参与评价过程
在中职院校思政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发挥思政教学评价的作用,应突出学生的思政学习主体性,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新模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基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在教师的教学点评下,使得学生客观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短板,进而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逐渐提升自我的思政综合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文中阐述了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中职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相关解决对策,旨在说明中职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今后的中职思政育人时,为充分挖掘出思政育人的潜在功能,助力学生品德修养与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围绕学生的学习诉求,以及学业水平的测试要求,为学生打造趣味多元的高效学习环境,实现思政课程的预期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贾依娜·朱马别克.学业水平测试视角下中职思政课教学及复习策略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4(10):0063-0066.
[2]陈超.学测背景下中职思政课教学及复习策略探究[J].商情,2022(48):143-145.
[3]杨海侠.中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浅析[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2(11):100-103.课题项目:淄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 年度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思政课学业水平测试研究”(2022ZJY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