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研究
李芳
单位:河北省定州市南北庄子小学 单位邮编:073000
前言: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为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为学生提供开拓思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此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提供合作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以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意义
核心素养视角下,创新思维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探寻多种解题路径,拓宽思维视野,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与效果。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够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独到的意见和想法,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学生能够逐步形成创新能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及目标,了解学生的思想规律,主动改革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逻辑思维的判断处理社会事务,理解社会现象,加强对自我认知观念的培育和定型,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成长与发展。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方法和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视角下,由于数学概念具有逻辑性、具象化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才能够使学生学习能力在经过学习后得到提升,以此为学生在未来数学学习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小学数学具有特定的逻辑层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发散思维的过程中积累更多解题经验,逐步提升个人解题能力[1]。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思维方式引导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需注重思维方式引导。由于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和发散,面对问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通过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结合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多角度提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通过多角度进行问题分析,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强化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在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进行条件变换,提升学生创新思维活跃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2]。
比如,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混合运算问题常涉及多种运算,正确的运算顺序是准确解题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强化有关“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混合运算正确顺序”思维框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相关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按照特定形式整理关键知识,从而提高他们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混合运算的要领,同时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二)明确项目主题
核心素养视角下,为确保项目主题与数学单元内容的紧密关联,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拓展教学思路,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使其思维可以充分融入具体知识点的探究中,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目的。项目主题应体现数学单元的核心价值。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思维过程和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通过提问、讨论、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思维方向,引导他们逐步建立起正确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进他们有效地交流与合作。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思维过程和培养表达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中,为确保项目主题与单元内容的紧密关联,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小数”这一核心概念及其背后的数感培养、数值比较、简单计算等关键技能。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以“小小购物家:探索生活中的小数”为主题的项目。该项目主题需要紧密围绕小数核心概念,通过模拟购物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超市商品的价格标签,识别并记录其中的小数,从而加深对小数形式的理解和感知。接着,学生可以分组设计购物清单,计算总价,并在这一过程中练习小数的加减运算,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比较不同品牌、不同规格商品的价格,培养他们的数值比较能力和经济意识。通过这样的项目主题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三)加强数学趣味性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其深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应该重视培养其学习兴趣。通过课堂中结合多种情景,为数学课堂增添乐趣,让其能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利用其性格特点。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数学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3]。
例如,在“倍数和因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探究各种问题的性格特点,结合课堂内容设计——“如果今年我家一亩地玉米和土豆的总产量是 1000 斤,地里有3/5 种玉米,2/5 种土豆,二者产量相等,请问土豆和玉米的产出比是多少”的问题情景。引导其利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进行思考探究,分析如何求出同等种植面积下,土豆和玉米的产出比,快速理解课堂知识点。以此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总结: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从教学的多个角度出发不断创新自身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确保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以此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郑芬.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思维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5,(21):86-88.
[2]李曼.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天津教育,2025,(19):180-182.
[3]丁陆益.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5,(0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