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葡少先队传承“四渡赤水”红色基因的路径研究
王霞
中共古葡县委党校
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役,是毛泽东军事指挥生涯的“得意之笔”,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县和四渡赤水战役每渡必及县,古蔺县拥有丰富的红军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这些文物和红色资源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中央红军和古蔺人民在赤水河畔浴血奋战的抗战事实,蕴含着丰富红色基因,是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鲜活教材。
一、古蔺“四渡赤水”资源概况及融入少先队工作的契合性(一)古蔺“四渡赤水”红色资源概况
四渡赤水期间,中央红军三进三出、辗转古蔺54天。中央红军的足迹踏遍古蔺的山山水水,为古蔺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主要呈现两大特征:一是总量大和占比高。古蔺县目前已公布的革命文物名录显示,全县拥有革命文物1200余件、遗址遗迹300余处,其中革命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红军四渡赤水战斗遗址),占比泸州市 85% 。二是分布广和成片性。古蔺全县各乡镇(街道)均有红军足迹,现有保存的主要是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主要集中在太平、二郎、双沙、龙山、鱼化等区域。
(二)古蔺“四渡赤水”红色资源融入少先队工作的契合性
少先队员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应成为青少年教育中的一堂重要课程。“四渡赤水”相关红色资源与少先队党史学习教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契合性与紧密的内在联系,是古蔺少先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教学活动的优势资源。
90年前,中央红军来到古蔺,打土豪、分财物,为穷苦劳农声张正义。二郎滩上开仓分盐,红军营长赠参救人,张二婆养育红军后代,百姓精心救治红军战士……这些红色经典,对少先队员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有重要作用。
二、推进古蔺少先队传承“四渡赤水”红色基因的策略探究
(一)全面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
1.厚植红色基因打造红色育人场域
打造红色育人场域,是实现全环境育人模式的重要方面。一是组织开展“四渡赤水”主题活动。结合四渡赤水发生时间,每年春季学期1-3月为“四渡赤水”专题活动月,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书籍、绘制黑板报、手抄报、绘画、征文、演讲等形式开展主题活动 强化学 对的 四渡赤水 这段历史的学习。二是利用校园零散空间打造红色文化长廊。校园红色文化长廊既是诉说1935年 出古蔺的故事和其他红色故事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全环境育人模式的重要依托,可充分利用校园零散空间展陈“四渡赤水”红色故事和其他红色故事。
2.深化现有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加大和深化红色文化资源在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活化利用,让红色基因扎根在少先队员们心中。一是组织少先队员学习观看“四渡赤水”相关读物、影视。全县各小学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少先队队课、道德与法治课等载体,有序组织广大少先队员学习观看《画说四渡赤水》系列组图、《四渡赤水》动画、沉浸式访谈纪录片《1935.古蔺》等。二是利用校园广播站宣讲“四渡赤水”红色故事。用好校园广播站,以《四渡赤水故事100讲》、党校和其他单位现有的、成熟的有关“四渡赤水”的微党课的稿件为讲稿,定期定时播放。
3.整合力量编写红色校本精品读物
建议由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联合牵头,由县党史研究室、县委党校、政协政研室等单位和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配合,锚定中小学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定位,编写一批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四渡赤水”红色校本精品读物。(二)多措并举建强红色文化宣传队伍
1.发挥党校作用,激活辅导员队伍成长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泸州市委党校、古蔺县委党校积极发挥理论宣传主阵地、干部培训主渠道、党性锻炼大熔炉作用,深入挖掘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史实,开发了一系列专题课、微党课、情景教学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少先队辅导员深入了解“四渡赤水”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和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考虑由县教育体育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等部门配合,按照分批分期培训的原则,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相关人员对“四渡赤水”有更加系统的学习,并指导在开展少先队教学育人活动时更好地运用四渡赤水红色资源。
2.聚好乡土人才,绘就红色宣讲进校园新画卷
一是要充分挖掘乡土人才资源富矿,充盈红色文化宣讲进校园活动人才“蓄水池”。像以胡敬华为代表的红军后代,热衷于讲述父辈在四渡赤水期间散落古蔺的故事,他的讲解形式生动接地气,学生乐于接受,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二是加大泸州市开发的大型话剧《赤水河上的密电码》等红色革命历史题材话剧进校园的力度。
(三)多维发力谱写红色研学实践新篇章
1.构建区域特色与资源共享体系
系统谋划、分类推进、因地制宜开展类红色研学活动。一是持续分类分级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系统谋划区域性红色基地的建设,打造不同区域、不同特点的“小而精”教学基地,依托蔺郎路、古双路、古宜高速、古金高速等交通优势,更好推动教学基地串点成线、区域成环。二是学校要系统谋划研学活动体系。以长征史实为背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教学特点,构建全学段研学体系,以不同形式着重红色史实教育与德育教育、思政教育相融合,为红色研学活动做有力支撑。三是深化构建区域性校际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好“四渡赤水红军小学”平台,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红色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实现红色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让更多学校能够便捷地获取和利用优质红色教育资源。
2.构建全方位安全管理体系
强化安全管理、规范运行规则,推动学校有心、用心、能做、愿做外出活动的思路。一是规范研学活动运行规则。构建以主管单位牵头的学校学生外出活动安全保障体系,出台规范开展外出活动的相关规定。建立外出开展活动安全预案、应急处突及活动准备、活动开展、活动总结和跟踪管理的一整套规范流程。细化包括交通、饮食、住宿、活动环节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二是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定外出活动前安全教育专题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安全管理意识、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模拟演练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三是优化第三方培训机构教育管理合作机制。引入具有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活动组织与管理,除第三方机构应具备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处突能力,能够确保活动的专业性和安全性外,还应该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沟通协调,共同制定活动方案和安全措施,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构建多元化展示与科学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多元化展示与科学评估体系,让更多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更好浸润学生心灵。一是拓宽多元化成果展示渠道。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线上线下展示研学成果,如撰写心得体会、制作手抄报、举办演讲比赛、拍摄微视频等。二是构建科学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研学活动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得出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方案,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构建社会参与与反馈机制。鼓励开展家长学生亲子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家长代表、社会人士等参与评估活动,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各方面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和优化红色研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