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李丽莉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马鞍山市郑蒲港学校 单位邮编:238200

前言: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评估和反馈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考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初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绩与结果,还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及时调整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未来的良好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具体可表现为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任务需求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并展开自主学习探究攻克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自主学习意识是指学生具备主动参与学习、主动解决学习问题的意愿和信念,要求学生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学习动机,能够主动寻求学习的机会和资源。具备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强化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学习技巧,以此提升其自主学习效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有趣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教学方法予以优化,让课堂更加活跃,以此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1]。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时,要做到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就先记下来,之后去课堂上寻找答案。课上听课时也要有自己的听课技巧,根据教师的讲述和自己的理解,可在课本上对重点内容进行勾画和批注。在课下,整合知识,及时复习,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把新学习的知识转化成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实践与知识充分结合,以此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使其变得更科学、合理。

比如:在学习《猫》时,课前,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提前完成课后练习题等。在预习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思考: 作者为什么用许多形容词来描写猫”“作者为什么在描写猫时用了好几处修辞手法” 等类似问题,以此促使 生在教师讲授中验证自己思考的答案正确与否。如有不理解的问题“为什么把《猫》 课文的题目? 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在课文深入学习中寻找答案,并记好随堂笔记。 教师可以布置相应作业,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

(二)小组合作学习

发展自主能力的主要策略,是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而要锻炼该项能力,采用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成功的关键。初中生已经受过初中的学习活动,初步具有了自主意识和学习方式,但受限于个人能力、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薄弱,自主学习的效果都会打一定程度上的折扣。采用小组探讨学习的方式,可以弥补以上不足。

例如,在《秋天的怀念》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对母亲的真挚感情,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自己搜集到关于文章创作背景的资料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并在课堂上将全班同学按照合适的人数,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资料,相互之间探讨交流心得体会,以此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时机,同时,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可以启发出新的灵感,弥补学生个体认识的不足。最后达到丰富语文课堂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语文知识的学习,其根本在于积累,核心在于思考。教师应当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其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以便更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为学生提供指导,保证学生能在短时间内理解并内化知识,能够结合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策略。

例如:《济南的冬天》教学中,在通读文章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描述济南的冬天中运用了哪些创作手法?”随后,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使其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并掌握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此种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其积极、主动地加入语文知识的思考、探究中,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力。

(四)构建教学氛围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用音乐或者视频营造教学情境,为语文教学配上与其情感氛围相同的音乐,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创造诗词时的情感。同时,教师应突破原有教学思维的限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完善教学目标,根据实际设计教学方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为学生提供指导,保证学生能在短时间内理解并内化知识,能够结合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策略[3]。

比如,在《皇帝的新装》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文中提到过自己听过皇帝说过真话、假话、空话、套话等语句。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哪些语句体现这几种说法?”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思考交流,使学生掌握文中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语句,从而提高他们倾听能力的技巧。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确保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总结: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开展语文自主探究教学,以此帮助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深化理解,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发展和提升,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独立地探索知识,不依赖于教师的指导,这种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

参考文献:

[1]陆春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作文,2025,(26):49-50.

[2]刘素娟.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家长,2025,(11):186-188.

[3]茶映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作家天地,2024,(30):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