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县民间抗日战争记忆的收集与史实考证策略研究
高李雅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中心幼儿园
民间抗日战争记忆分散于兰陵县的各个角落,存在于不同年龄、身份的人群之中。要全面收集这些记忆,需构建一个多元的收集网络,打破地域、群体限制,拓宽记忆获取渠道,确保不遗漏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整合兰陵县文化部门、档案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等官方机构资源,建立统一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各机构在记忆收集工作中的职责与分工。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与当地历史学会、民间文化研究组织、志愿者团队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官方与民间协同合作的良好局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线上收集平台,如开发专门的记忆收集手机应用或网站,方便民众随时随地提交自己所知晓的抗战记忆[1]。在线下,设立固定的记忆收集点,分布在各乡镇、社区,配备专业的收集人员,为民众提供面对面的交流与记录服务。
在兰陵县某乡镇,文化站联合当地历史学会发起了一场抗战记忆收集活动。文化站工作人员负责与各村村委会沟通协调,组织村民召开座谈会,鼓励大家分 道的抗战故事 历史学会成员则发挥专业优势,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初步整理与记录。 中心设立了 记忆收集点,安排专人值班,接待前来讲述抗战经历的民众。一位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后代 线上收集 提交了其祖父在抗战时期的照片和手写回忆录,回忆录中详细记录了其祖父所在部队在 兰陵县境内与日军作战的经历,为研究当地抗战历史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二、运用多样化收集方法,深度挖掘记忆内容
不同的人对抗日战争的记忆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记录需求。运用多样化的收集方法,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深度挖掘记忆内容,使收集到的信息更加丰富、立体。针对不同年龄段和记忆保存状况的民众,采用个性化的收集方法。对于口述能力较强的老人,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制定详细的访谈提纲,围绕抗战时期的生活、战斗、社会变迁等方面展开提问,引导老人回忆细节,并做好录音、录像记录。对于擅长书写的民众,鼓励他们撰写回忆文章,提供写作指导和素材支持,帮助他们梳理思路,完整呈现自己的抗战记忆。对于保存有抗战时期实物、照片、书信等物件的民众,采用实物征集与口述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在征集实物的同时,详细了解实物的背景信息和使用情况,并记录下来。
在兰陵县的一个小村庄,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他曾亲身经历过日军在村里的扫荡。收集人员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与老人进行了多次交流。在访谈过程中 收集人员耐心倾听老人的讲述,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如“当时日军进村时,村里人都躲到哪里去 过什么残忍的事情?”老人回忆起那段痛苦的经历,情绪激动,详细描述了 以及村民们如何相互帮助、躲避灾难。同时,另位村民家中保存着几封抗战时期的家书, 书时,与村民深入交谈,了解到写信人是村民的叔叔,当时是一名八路军战士,家书中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三、建立专业考证团队,确保史实准确性
民间抗战记忆往往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认知的色彩,可能存在记忆偏差或夸大不实的情况。为确保收集到的记忆能够真实反映兰陵县的抗战历史, 建立 支专业的考证团队至关重要。从兰陵县当地学校、历史研究机构、档案部门等单位选拔具有历史学、 社会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组建专业的考证团队。团队成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兰陵县的历史文化和抗战背景。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考证能力。建立严格的考证流程和标准,对每一条收集到的抗战记忆进行多方面的考证[2]。通过查阅地方史志、档案资料、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对比不同来源的信息,寻找证据支持或反驳记忆内容。
在考证一段关于兰陵县某次战役的记忆时,一位老人回忆称当时八路军在某村庄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击毙了大量日军。考证团队首先查阅了兰陵县的地方史志和抗战档案,发现相关战役的记载较为简略,仅提及了战役发生的时间和大致地点。为进一步考证,团队成员又查阅了当时的报刊杂志,找到了一篇关于该战役的报道,但报道中的伤亡数字与老人的记忆存在差异。团队成员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继续寻找其他证据。他们联系了当地的历史研究专家,专家根据战役的战略背景和双方的兵力部署,分析认为老人的记忆可能存在夸大成分,但战役确实发生过,且八路军在战役中取得了胜利。通过这一系列的考证工作,团队最终确定了这段记忆的真实部分和需要修正的地方,为还原兰陵县抗战历史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四、推动记忆成果转化,传承抗战精神
收集和考证兰陵县民间抗日战争记忆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保存历史资料,更是为了让这些记忆发挥更大的价值,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将收集和考证后的抗战记忆整理成专题文献资料,包括书籍、画册、纪录片等。书籍可以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编排,如抗战人物、抗战事件、抗战遗址等,详细介绍兰陵县的抗战历史;画册则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示抗战时期的场景和物件;纪录片以生动的影像和真实的讲述,还原抗战历史,让观众身临其境。利用兰陵县的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等文化场所,举办抗战记忆主题展览,将专题文献资料中的内容进行展示,同时配合实物陈列、场景复原等手段,增强展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兰陵县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兰陵抗战记忆”主题展览。展览中,展示了大量收集到的抗战实物,如生锈的武器、破旧的军装、泛黄的家书等,每一件实物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同时,通过图片和文字展板,介绍了兰陵县在抗战时期的重要战役、英雄人物和抗日团体。展览还设置了多媒体展示区,循环播放根据民间抗战记忆制作的纪录片,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抗战的艰辛与伟大。此外,博物馆工作人员还走进当地学校,为学生们举办抗战记忆讲座,通过讲述抗战故事、展示实物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对祖国的热爱。
结束语:兰陵县民间抗日战争记忆的收集与史实考证是一项意义深远且任重道远的工作。通过构建多元收集网络、运用多样化收集方法、建立专业考证团队以及推动记忆成果转化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兰陵县在民间抗战记忆收集与考证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大量珍贵的抗战记忆得以保存和传承,抗战精神在当地民众中得到进一步弘扬。未来,我们需要持续投入精力,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让兰陵县的民间抗日战争记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和民族精神传承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蕾蕾. 抗日战争时期的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1, (10): 51-52.
[2]张国松, 姚昕孜. “战争·书写·记忆:抗日战争研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综述[J].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20, (04): 13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