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后进生转化策略研究

作者

李秀珍

乌兰察布市教学研究室 012000

一、 引言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高中数学抽象性强、逻辑严密,容易造成学生两极分化。“双减”政策背景下,对课堂效率和因材施教提出了更高要求。

意义:转化后进生是践行“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 核心概念界定:

后进生: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知识、能力、方法与心理准备等方面处于相对滞后状态,学习成绩暂时低于教学目标要求,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生。(注:强调“暂时性”和“可转化性”,摒弃“差生”的标签化表述)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思路:提出问题(现状)→ 分析问题(成因)→ 解决问题(策略)。

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二、 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1. 知识能力因素:

基础知识薄弱,存在严重的“知识断层”(如因式分解、函数概念不清)。

数学思维能力(抽象、概括、推理、运算)发展滞后。

学习方法不当,习惯于机械记忆,缺乏归纳总结和反思的能力。

2. 非智力因素:

学习动机不足:缺乏内在兴趣,认为数学无用、难学。

情感态度消极:长期失败体验导致自卑、焦虑、厌学甚至“习得性无助”。

学习习惯不良:听课效率低、作业敷衍、不复习、不纠错。

3. 外部环境因素:

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未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如过度施压或放任不管)。

同伴群体的负面影响。

三、 转化后进生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教师应为后进生搭建“脚手架”,帮助其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2. 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其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对于后进生,准确评估其“现有水平”至关重要。

3. 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摒弃“唯智力论”,认识到学生智能的多样性。后进生可能在其他领域(如空间、运动、人际智能)有优势,可借此迁移至数学学习。

4. 人本主义理论(罗杰斯):强调创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心理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学习发生的前提。

四、 高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核心部分)

1. 情感先行,建立信任——破除心理坚冰

倾注师爱,尊重个体:通过谈心、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发现其闪光点,给予真诚的关爱和尊重。

积极期望,正向激励: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通过语言和行为传递“我相信你能行”的期望。

创设安全课堂环境:允许犯错,将错误视为宝贵的学习资源,鼓励大胆发言。

2. 优化课堂,提质增效——主阵地攻坚

分层教学目标设计:设定“基础性目标”(全体学生必须掌握)、“发展性目标”(中等生掌握)和“挑战性目标”(学有余力学生掌握)。后进生聚焦基础性目标。

分层教学过程实施:

提问分层:将简单、概念性问题优先留给后进生。

练习分层:设计必做题(基础)、选做题(提高)、思考题(拓展)。后进生完成必做题即为成功。

评价分层:用不同的尺子衡量学生,重在评价其相对于自身的进步。

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直观教学(数形结合)、情境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手段,降低认知难度,激发兴

3. 强化辅导,弥补断层——课外延伸

个别辅导与“面批”制度:针对作业、试卷进行一对一讲解,指明错误根源和纠正方法。

推行“错题本”管理:指导后进生建立并使用错题本,定期检查,使其成为宝贵的个人复习资料。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安排热心、有耐心的优生作为“小老师”,开展同伴互助,形成良性互动。

设计补偿性练习:针对知识漏洞,设计小专题进行突破性训练,“滚雪球”式地弥补旧知。

4. 科学评价,体验成功——重塑自信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关注后进生在课堂表现、作业改错、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进步。

实施发展性评价:采用“成长档案袋”等形式,记录其点滴进步,进行纵向比较。

创造成功机会: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他们一定能完成的任务,让其体验“我能学会”的成功感。

五、 案例分析与实践反思

比如高一学生李明,一开学中考数学成绩 42 分,他自己给自己的标签是:不是学数学的料,学不会数学。对学数学没有一点积极性。老师首先了解情况,发现他的思维很敏捷,但是专注力不强。综合能力有待提高。不爱做题巩固。针对李明的情况,老师鼓励他,你一定能学好数学但是必须听话。然后老师给他设计一些基础性的试题让他做。做完面批。发现他能作对60%的题目,老师级鼓励他。并且改正错误。他很高兴。经过多次训练,他的成绩明显提高,月考试数学考了82 分。这回他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了。对学习数学有了很大兴趣。自己主动学习。教师表扬他并鼓励他要持之以恒。并专门为他设置了学习思路。其中考试时,他考了102 分。就这样,其他的后进生数学成绩也都有了程度不同的提高。

六、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转化高中数学后进生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其核心在于“师爱、方法与坚持”。必须从情感沟通入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以课后辅导为补充,以科学评价为激励,多管齐下,方能见效。

2. 展望:后进生转化工作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研究可更深入地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自适应学习平台)实现对后进生的个性化精准辅导,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合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4] 王某某.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21(3): 85-89.

[5] 李某某. 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J]. 教学与管理,2019(11): 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