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子业协同制造发展探讨
陈杰
邹平市国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邹平 256200
引言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今时代环境中,各个领域也开始进行变革转型,电子业作为重要产业,系统制造成为了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核心路径。现阶段,我国电子业协同制造依旧面临着多种影响与威胁,限制了电子业的协同制造与发展,在数字经济的助推下,电子业需不断创新,向着协同优化的方向前进。基于此,下文将详细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子业协同制造发展要点,旨在为我国电子业的高质量运行提供助益。
1、数字经济与电子业协同制造概述
1.1 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数字经济,简而言之就是将数据作为核心要素,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结合应用驱动后衍生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其具备较强的创新性、强渗透性与大范围覆盖性等特点。在数字经济下,数据成为了新的生产资料,信息网络则成为了关键载体,技术结合应用催生出新业态与新模式,共同拉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升级[1]。
1.2 电子业协同制造的概念与模式
电子业协同制造所指代的就是各个电子企业之间借助信息共享与合作的方式,达成设计、物流等多个环节协同运作的制造模式。出现频率较高的模式为协同设计,企业共同研究新产品;协同生产,科学划分生产任务;协同物流,对供应链配送展开优化。这些模式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耗费,保障产品的质量。
1.3 数字经济对电子业协同制造的影响
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电子业协同制造也迎来了新机遇,如大数据技术可以助力决策的合理制定,物联网则达成了设备互联与实时监控的目标。但是在数字经济发展下,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与影响,技术的快速更新使得企业学习成本加剧,数据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电子企业需要加速数字化转型效能,提升协同制造水平,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
2、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子业协同制造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技术层面
在技术层面来看,数字技术集成难度是相对较大的,电子业在运行过程中涉及到若干种复杂技术,不同的技术标准与接口不统一,使得集成过程中容易产生兼容性问题。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难题,协同制造中数据共享频率较高,如若产生泄露情况,将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现阶段所应用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并不完善[2]。
2.2 管理层面
管理方面来看,企业之间的信任机制并不完备,各企业都存在商业机密泄露和利益分配不均的顾虑,严重限制了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传统组织管理模式并不适应协同制造要求,部门之间存在的壁垒使得信息流通不畅,决策效率低下,无法快速响应市场发展带来的变化,降低了协同制造整体效果。
3、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子业协同制造发展措施
电子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开始转型变革,为更好地提升电子业协同制造发展成效,就需在多个方面入手,下文将分别论述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子业协同制造发展措施:
3.1 技术创新措施
3.1.1 强化数字技术研发与集成
在数字经济时代环境中,电子业协同制造在多种数字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形成。为更好地提升工作效能,企业就需强化对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设立专门的研发团队,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创设合作关系,协同合力攻克技术难题。如经由研发出更加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达成生产设备的实时性数据收集和传输。还应提高对不同数字技术的集成水平,积极打破各类技术之间存在的壁垒。开发具有统一性特点的技术平台,实现各个技术之间可以无缝对接,发挥出协同效应。如将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集成,以此来为生产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依据,保障协同制造的整体效率[3]。
3.1.2 建立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数据信息的安全是电子业协同制造的核心与重点。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该制定出完善、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清晰划分出数据信息的访问权限,规避产生数据滥用的问题。引进并应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对敏感、重要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促使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始终处于安全状态。构建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借此方式应对可能产生的数据丢失问题。工作人员的能力与专业素养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需要进行对员工的数据安全培训工作,提升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专业的数据安全机构之间进行合作,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漏洞隐患,为协同制造奠定牢固的数据安全基础。
3.2 管理优化措施
3.2.1 创设企业间信任机制
纵观实际情况可以发现,现阶段各个电子企业之间是处于一种相互不信任的状态,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协同制造的发展。为打破这一僵局,可发挥出行业协会的作用,以行业协会的身份和角度制定出统一的合作规范和标准,明确企业在协同制造中具备的权利和义务。引进第三方认证机构,对企业的信誉、技术实力等展开评估认证,为合作提供参考。创设出透明、公开的利益分配制度,促使合作各方的利益均衡。如依据企业在协同制造中的贡献大小分配利润。定期组织企业之间进行交流活动,增进各企业间的了解程度,减少猜忌与抵触,逐步打造出企业之间的信任桥梁。
3.2.2 创新组织管理模式
过去的组织管理模式与协同制造需求是相背离的,影响了协同制造的发展,在新时代中,企业需积极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级,加快信息传递速率。打破部门之间存在的壁垒,构建跨部门项目团队,达成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的目标。应用敏捷管理的方法,快速响应市场出现的种种变化。如结合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方案。借助数字化管理工具,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管理目标,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实现企业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不断提高。
3.3 人才培育措施
3.3.1 强化高校人才培养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其应对专业设置方式进行优化,开设出与电子业协同制造相关的复合型专业课程。有机整合电子技术、数字技术和管理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加强实践教学力度,与电子企业共同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们在实际项目的参与中积累经验。还可以设立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中,提高学生们面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电子业协同制造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
3.3.2 开展企业员工培训
对于企业而言,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到数字技能培训中,提高工作人员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结合工作人员岗位需求,制定出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如对生产人员展开物联网设备操作培训,对管理人员展开大数据分析培训等。培训进程中,可应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和效率。鼓励工作人员自主学习,对获取相关技术证书的员工提供奖励与表扬,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力求所有工作人员都可以适应协同制造的发展要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子业协同制造发展措施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多个方面入手,把控电子业协同制造发展路径,切实提升发展效能,为社会进步与电子业的不断创新升级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杜丽华,孙朝霞,宋玉风,等. 农村电子信息化与农村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探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5,(07):180-182.
[2]李迪. 数字经济发展视域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5,(09):173-175.
[3]毛爽,张晶晶. 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融合与协同创新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25,(01):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