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利工程与海绵城市建设协同策略
王哲
身份证:23028119850221063X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暴雨频发,水资源利用压力增大,水利基础设施亟需进行系统性改造。海绵城市作为应对城市水灾与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创新模式,已被提出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城市水利工程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协同发展是提升城市水利管理效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现二者协同的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技术不成熟、资金不足及政策支持不到位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两者的协同策略及实践路径,分析其可行性和前景。
二、城市水利工程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述
2.1 城市水利工程的现状与发展
城市水利工程是保障城市水资源安全、排水系统畅通及防洪抗灾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排水系统和水利设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在应对突发暴雨和长时间降水时,城市排水系统面临巨大压力。现有的水利工程多以硬化为主,未能有效融合自然水文循环,导致雨水资源的浪费和城市内涝问题。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许多城市开始关注水利工程的“绿色化”改造,试图通过引入生态理念,使水利工程不仅仅发挥基础设施功能,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2 海绵城市的概念与实践
海绵城市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水循环,利用透水铺装、雨水收集、渗透性绿地等方式,最大化地吸收、存储、渗透和净化雨水的城市建设模式。海绵城市的目标是减少城市内涝、降低暴雨径流、改善水资源循环以及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在降水时吸水,在干旱时释放水”,它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许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结合了绿化、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多种生态工程措施,取得了积极的实践效果。
2.3 城市水利工程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结合
城市水利工程与海绵城市建设在功能和目标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水利工程的传统功能主要集中在防洪、排水和供水,而海绵城市注重通过自然化措施提升城市水资源管理能力。两者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还能通过生态手段优化城市水环境,提升绿色基础设施水平。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城市水利工程与海绵城市建设协同的必要
3.1 应对城市内涝与洪水的需求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发,尤其是暴雨、强降水等气象灾害,给城市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排水系统往往难以应对大规模降水,容易发生城市内涝现象,
重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转。而海绵城市通过增加城市水土保持能力,利用绿化、透水性地面和雨水收集等手段,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将水利工程与海绵城市结合,能够形成防洪排涝与雨水管理相辅相成的系统,提升城市抗洪能力,减轻内涝灾害带来的影响。
3.2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城市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现象屡见不鲜。海绵城市通过雨水收集和储存系统,使得雨水可以在城市内部循环利用,减少对外部水源的依赖。而水利工程在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和调度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将两者结合,既能在极端天气下增强城市的应急能力,又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通过雨水收集、净化、储存及再利用,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3.3 增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水利工程在建设和运作过程中,往往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海绵城市建设强调生态优先,通过采用透水材料、建设雨水花园、湿地系统等自然手段来净化水质和改善生态环境。通过与水利工程的结合,可以促进生态保护与水资源管理的双赢。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不仅关注水利工程的技术性需求,还融入了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的目标,推动城市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四、城市水利工程与海绵城市建设协同的实践路径
4.1 技术融合与创新设计
技术创新是实现城市水利工程与海绵城市建设协同发展的核心。为了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必须通过技术手段推动水利工程与海绵城市的互动。例如,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引入雨水收集系统、生态湿地系统等,或在排水管网中增加透水层和雨水储存装置。这些创新设计能够有效提升水利设施的功能性,避免资源浪费,并且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技术的融合不仅要求设计方在规划阶段就全面考虑生态因素,还需要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灵活有效的施工方法。
4.2 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是实现城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并推动海绵城市与水利工程的融合发展。 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手段,激励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资绿色基础设 保这些工程的可持续性和效益。制定明确的技术规范与标准,推 ,以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应通过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色生活方式,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同。
4.3 跨部门合作与社会参与
水利工程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协同 门的协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水利、城市规划、建设、环保等多个部门需要通力合 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推动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 确保海绵城市建设与水资源管理相结合;而环保部门则需 此外,社会参与也是实现项目成功的关键。市民可以通过参与雨水 增加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度。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将极大提升 目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五、结论
城市水利工程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协同发展,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两者的结合不仅能提升城市水资源管理效率,还能有效减少洪水灾害,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技术、政策、资金等方面仍 临诸多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城市水利工程与海绵城市的协同发展将为全球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城市水资源管理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马涵玉.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 规划设计方 中国招标》期刊有限公司.新质生产力驱动第二产业发展与招标采购创新论坛 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25:232-239.
[2]郭腾,刘兴真.海绵城市概念在 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河北工程大学,浙江省水利学会.2024(第三届)城市水利与洪涝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垦利黄河河务局;,2024:199-207.
[3]陈星蓉.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水上安全,2024,(21):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