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活动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研究
孙力强
海阳市文化馆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265100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在这一宏大战略中,文化振兴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形式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着独特而关键的推动作用。深入研究群众文化活动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对于全面理解和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提升农民幸福感
2.1 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
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其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1]。群众文化活动涵盖了文艺演出、体育竞赛、读书活动、手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的农民的文化需求。例如,广场舞活动深受农村中老年女性喜爱,为她们提供了锻炼身体、交流互动的平台;而篮球比赛等体育赛事则吸引了众多年轻男性参与,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农民在劳作之余获得了丰富的精神享受,缓解了生活压力,满足了自身对文化娱乐的渴望。
2.2 促进心理健康与情感交流
乡村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可能导致农民面临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群众文化活动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社交空间,使他们能够结识更多的朋友,拓展社交圈子。在活动中,农民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还能够分享生活经验、倾诉心声,从而有效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2]。一场乡村文艺汇演中,村民们共同参与表演和观看,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强了情感联系,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乡村氛围。
三、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产业振兴3.1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许多乡村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这些都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展示,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从而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一些地方举办的民俗文化节,通过展示传统手工艺制作、民俗表演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同时,文化旅游的发展也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当地特色农产品,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2 培育特色文化产业
群众文化活动中蕴含的文化创意和民间技艺,经过挖掘和培育,能够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如一些乡村的传统刺绣、剪纸、木雕等手工艺,通过组织农民开展手工艺制作培训和展示活动,吸引了市场关注,逐渐形成了特色文化产业[3]。这些产业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还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通过电商平台,将这些特色手工艺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四、传承与弘扬乡村文化,增强文化自信4.1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民间传说等。群众文化活动为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鲜活的载体。例如,传统戏曲表演、民俗节庆活动等,通过代代相传,使古老的文化得以延续。在一些乡村,每年举办的庙会活动,不仅传承了传统的祭祀仪式和民俗表演,还保留了当地的民间手工艺展示和特色美食制作技艺,成为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这些活动让年轻一代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2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群众文化活动也为乡村文化创新提供了动力。农民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结合现代生活元素和自身创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一些乡村将传统的民间舞蹈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舞蹈作品;或者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开发出新颖的文创产品。这种文化创新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的内涵,还使其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有助于提升乡村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
五、增强乡村社会凝聚力,促进乡村和谐稳定5.1 培育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群众文化活动通常需要村民共同参与、协作完成。在筹备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村民们分工合作,共同为实现活动目标而努力。在举办一场乡村运动会时,村民们有的负责组织报名、有的负责场地布置、有的负责赛事裁判等工作。通过这种合作,村民们逐渐培养起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认识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对乡村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在乡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村民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发展。
5.2 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乡村和谐
乡村社会中难免存在一些矛盾纠纷,而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为村民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化解矛盾的平台。在活动中,村民们放下成见,以轻松愉快的氛围进行交流互动,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和包容。一些乡村通过举办邻里文化节等活动,鼓励村民分享生活故事、交流情感,在活动中解决一些日常的小矛盾、小纠纷。这种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的矛盾化解方式,有助于营造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
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6.1 增强村民参与意识与民主意识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让村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乡村事务中来。在组织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村民需要参与决策、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这使得他们逐渐熟悉民主参与的流程和方法,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一些乡村在举办文化活动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征求意见、选举活动筹备委员会等方式,让村民充分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这种参与式的文化活动组织方式,不仅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还培养了村民的民主素养,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奠定了群众基础。
6.2 传播先进理念与科学知识
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可以融入先进的治理理念、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等内容,通过文艺表演、讲座、展览等形式进行传播。一些乡村通过举办法治文化演出,将法律知识以小品、相声等形式呈现给村民,使村民在欣赏节目的同时,增强了法治意识;通过开展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和科普展览等活动,向农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科学种植养殖理念,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科学素养。这些先进理念和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助于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推动乡村治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七、结论
群众文化活动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通过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传承与弘扬乡村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以及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多个方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优势,实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的早日实现。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群众文化活动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将愈发凸显,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其创新发展路径,以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的新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新期待。
参考文献
[1] 杨德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策略探讨[J].参花,2025,(15):132-134.
[2] 杨秀梅.群众文化活动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J].新传奇,2025,(17):120-122.
[3] 许静.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J].中国民族博览,2025,(08):60-62.
作者简介:孙力强(1986.11—),男,汉族,山东烟台海阳人,本科,助理馆员(群众文化),研究方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