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素养的小学德育教学实践研究
李梦园
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 272000
引言: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立德树人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知识的传授, 德育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德育教育在这 阶段 的作用格外 近年来 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日益受到教育界重视,诸多学者围绕德育教育创新提出了新理念。在此背景下, 如何将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切实融入小学教学实践,已成为当前教师亟需应对的重要问题。当前的研究虽然多聚焦于课堂教学的形式,但实践中,德育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衔接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小学德育教学实施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学中,立德树人作为当前教育的核心目标,面临着许多困难。当前的德育教学往往局限于传授课堂知识,无法全方位渗透学生的思想道德。这致使学生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困境时,缺乏清晰的价值判断。教学内容上,德育教育偏重于理论层面的讲解,缺乏实践性的指导,不利于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此外,德育资源的开发使用存在不足,学校在德育教育的课程设计上缺少系统性规划,未能将德育有效融入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中,致使德育与实践脱节,影响了育人效果。
二、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素养的小学
1.借助经典诵读,传承中华美德
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小学德育教育强调经过文化的传承来塑造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需利用经典诵读这一形式,将中华传统美德深植学生心中。经典的诵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道德的根基。因此,教师需要借助感悟诗文中蕴含的智慧,引领学生追求高尚的个人品德,让其品味中华文化的精髓,感受古人所尊崇的美德。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诵读《弟子规》等文章。在此之前需要为学生讲解《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一些经典句子,并教导学生尊敬父母、听从长辈。随后,教师需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诵读,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学生朗读给全班听。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让其感受《弟子规》蕴含的情感,同时也要求学生思考这些经典词句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课堂结束时,教师要让学生分享自己从书中获得的启示,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美德。经过这样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课堂,学生能理解中华美德的精髓,在实际行动中传承这些道德价值。
2.强化行为规范,培养良好习惯
在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框架中,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学生形成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它不只是对外部行为的合理约束,更是对其价值观的内在培育。行为规范的建立也为学生健全人格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有效促进其身心全面成长。在这一理论指引下,教师要发挥关键的带领作用,借助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持续强化道德实践,从而切实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能力
在德育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行为规范教育活动,重点强调学生日常行为中的礼仪。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需带领学生进行关于“文明行为”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认为重要的礼仪。接着教师需借助实际演示,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排队、沟通等基本的行为规范。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这些行为规范。课堂结束前,教师需要求学生制定一个“行为规范践行计划”,让每个学生需写下自己在接下来一周内要改进的行为习惯,并与家长沟通,以获得家庭的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以身作则,展示规范的行为,鼓励学生借助集体的力量促进自我进步,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组织志愿活动,培养集体精神
教师在立德树人教育中,扮演着培养学生集体精神的重要角色。集体精神是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素质,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合作精神、增强责任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容易融入集体、服务他人。基于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德行,同时培育其集体精神。教师还要采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集体合作中逐步体会到互帮互助的价值,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在德育教育活动中,教师可组织一场志愿服务活动,具体参与内容包括社区清扫、老年人关爱等。教师需在活动开始时,简要介绍志愿服务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随后,教师要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志愿任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际行动中。活动期间,教师要全程陪伴并引领学生,帮助其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在活动结束后,教师需组织一次小组分享会,让学生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反思集体合作中的不足。经过这一系列活动,教师可帮助学生逐步培养集体精神,让其在为他人奉献的过程中,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
结束语:教育实践的持续深入,正逐渐揭示出立德树人这一新时代教育核心要求的丰富内涵。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德育工作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成长。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教师肩负的责任愈加重大,培养具有责任感、集体意识的学生,是当前德育教学的必然要求。未来,德育教学要不断适应社会变化与学生需求,致力于强化学生的全面素养,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有德行、有担当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晓红.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教学策略[J].家长,2025,(21):40-42.
[2]汤徐屹.立德树人,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始——小学科学课上的德育渗透[J].家长,2024,(09):43-45.
[3]张新武.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浅谈小学德育教育[A].2021 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期)[C].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1:534-535.
[4]张伟华.立德启智立趣怡情: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20,(2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