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顾典
昆山市陆家中学 215331
在新课程标准全面铺开的时代大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正在发生一场由知识传授到素养培养的深刻变革。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对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素质,它的发展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但是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基于这一背景,深入探究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并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路径和方法,对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等都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借问题导向明目标,定核心素养之航向
问题导向教学,注重以问题为中心来建构学习情境,并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深入探讨物理现象和规律。教师需要根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和要求,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层次性和关联性的问题链条,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要素有机融入问题之中[1]。
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直线传播”一课为例,课上,教师提问:“为什么晴朗的日子里可以清楚地看见远方的山和树呢?”引导学生思考,初步建立“光是看到物体”的物理观念。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光传播时路径如何?”鼓励学生将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例如,阳光照射下树影的生成与之相结合,大胆地提出一个假设,即光有可能是直线传播的。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教师指导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使用激光笔对烟雾进行照射并观察光路的变化;有三个小洞,探索纸板中的光线是否可以沿着直线传播。学生们分组操作、收集证据、观察现象、记录资料。教师提问:“通过试验,你得到了哪些结论呢?这一结论有什么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学生总结得出“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是直线的”,并列举出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实例。
二、筑探究实践反思路,构建三位一体之教模
构建了注重探究实践反思路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探究实践这一教学线索,在“做中学”“探中悟”,以此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重视反思性思维,促使学生经过探究实践,深刻反思探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并分析其成功和不足,总结科学探究一般规律和方法[2]。
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与沉”一课为例,上课时,教师给学生们提供了橡皮泥、乒乓球和小铁块,使学生们在亲自动手操作中探索物体上浮和下沉的条件。学生把橡皮泥捏制成各种形状,放在水中观察它们的漂浮和下沉,并在“做中学”中初步感受漂浮和下沉与物体形状和重力之间的联系,为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基础。在探究的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为何可以改变浮沉状态?探索时自己操作有错误吗?学生主动探讨、剖析成功和不足之处,归纳科学探究的途径,推动科学思维的升华。
三、创虚实结合新资源,破教学时空之局限
虚拟仿真资源具有可重复性、可操控性和高可视化的优点,可以模拟出真实的物理实验情境,这些物理实验情境很难实现或者是有风险,它给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探究素材和宽广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们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探索和验证物理规律。而真实的物理实验资源具有直观性、真实性以及互动性等特点,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世界中的美妙之处,发展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证意识。
以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动能 势能 机械能”一课为例,教师借助虚拟仿真软件,对不同质量和速度小球碰撞木块实验进行仿真研究。在虚拟环境下,学生可以自由地调节小球质量和速度等参数,并直观地观察木块受碰撞后的运动距离,继而深刻地了解动能的大小和质量及速度之间的关系。这一可以重复和操纵的虚拟实验,使学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断重复探索,加深对动能这一概念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们做真实实验。借助斜面、小车和木块等设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小车在不同高度下滑时作用在木块上的不同功,从而直观地理解重力势能随高度变化而变化。
四、行过程表现双评价,掌学生学习之动态
过程性评价以学生学习全流程为主线,涉及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和小组合作多元维度,并以连续、动态的方式进行追踪和反馈,充分洞察学生对知识理解、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微妙变化,适时发现学习困难和优势潜能,从而为个性化教学指导奠定准确基础。表现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特定任务或项目中的全面表现,并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考核任务,来启发学生高阶思维和展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程度。
以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一课为例,在上课时,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们参与能源话题探讨的热情,将他们对能源分类 法记录下来 以了解他们对于能源知识最初的认知情况。课下,认真批改学生们 有关能 整理和分析能力。小组合作方面,注重学生对能源利用方案探 进行评价。通过这些考核,教师们及时地发现了学生们对能源知识的 短处。表现性评估是基于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来进行的。例如,要求学生在分组的基础上进行 “对未来能源城市进行设计”的课题。
结语: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项目,需要广大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借用问题导向、明确目标,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筑探究实践之反思路以促学生能力的发展;创虚实结合的新资源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行过程表现双评价,准确把握学习动态。通过实施上述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整体提高,促进初中物理教学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正贤,吴福华.新课改背景下初 的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1):164-167.
[2]斗格吉.浅谈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 学 心素养的培养[J].新智慧,2024(1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