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起重吊装作业风险评估与安全控制策略研究

作者

薛天锋

上海电力安装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市徐汇区 200235

1 起重吊装作业风险评估的方法

1.1 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基于经验和标准的风险评估方法。它依据相关的安全法规、标准以及以往类似起重吊装作业的经验,编制详细的安全检查表。检查表 重设备的各个方面,如设备的结构完整性、安全装置的有效性、操作人员的资质和操作规范 员按照检查表的内容逐一进行检查,对每一项检查内容给出“是”或“ 的判 断。 果某 项检查结果为 则意味着存在潜在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整改。这种方法简单直观,易于操作,能够快速识别出明显的安全隐患,适用于对起重吊装作业进行初步的风险筛查。

1.2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FMECA)是一种系统的风险评估方法,它通过对起重吊装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类型进行分析,评估其对整个作业系统的影响程度。首先,需要对起重设备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功能分析,确定每个部分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然后,分析每种故障类型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对设备本身的损坏、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威胁以及对作业进度的影响等。根据故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对每种故障类型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对于高风险的故障类型,需要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和减少故障带来的损失。这种方法有助于深入了解起重吊装作业中的潜在风险,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1.3 事件树分析法

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基于逻辑推理的风险评估方法,它从起重吊装作业的初始事件开始,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后续事件及其结果。在起重吊装作业中,初始事件可以是设备的启动、操作人员的某项操作等。然后,根据不同的条件和因素,分析每个后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通过构建事件树,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各种可能的事件发展路径和最终结果,从而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关键事件和环节。评估人员可以根据事件树的分析结果,确定需要重点关注和控制的风险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中断事故链的发展,预防事故的发生。这种方法能够帮助评估人员全面、系统地分析起重吊装作业中的风险,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4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的风险评估方法。它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起重吊装作业的风险进行评价: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和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通过对这三个因素分别进行打分,然后将三个分值相乘,得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值(D)。根据危险性分值的大小,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如轻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和极其危险等。评估人员可以根据风险等级的划分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对于高风险的作业条件,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降低作业的危险性;对于低风险的作业条件,可以适当简化风险控制措施,但仍需保持一定的关注。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够快速对起重吊装作业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为风险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控制的策略

2.1 设备管理策略

起重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是确保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保障。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设备采购与验收工作机制。在设备采购环节,必须严格筛选具有优良信誉和质量保障的优质供应商,确保设备各项技术参数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及项目实际需求。设备到货后,要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开展全面细致的验收工作,重点核查设备性能指标、质量证明文件等关键要素是否完备达标。其次要着力强化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科学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实施设备清洁、润滑、紧固、调试等标准化作业流程,及时排查并消除设备潜在隐患。同步建立完善设备维护档案管理制度,详实记录设备维护保养、故障处置等关键信息,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再者要严格落实设备定期检验检测制度。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定期对起重设备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及安全装置等关键部位开展全面检测评估。针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隐患,要立行立改、限期整改,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良好运行状态。

2.2 人员培训策略

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安全意识是确保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首要任务是深入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要紧密结合起重吊装作业的技术特点和操作要求,科学制定系统化培训方案,重点涵盖设备运行原理、标准化操作规程、常见故障排查等核心内容。通过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确保其能够精准掌握设备操作要领。其次,要扎实推进安全意识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题讲座和典型案例剖析活动,深入宣讲起重吊装作业相关安全法规、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系统阐释安全事故的严重后果及防范要点。通过以案说法、以案示警,使操作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切实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必须建立健全操作人员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按照规定周期开展专业技能和安全素质测评,对考核不合格人员要实施针对性补训或重新培训,经严格复核确认达到岗位要求后,方可准予上岗作业。

2.3 监督检查策略

切实强化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是确保安全管控措施落地见效的关键举措。要建立健全专职安全监督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专业化安全监管队伍。安全监管人员须严格按照规定频次开展现场巡查,重点核查安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设备设施运行状态及作业人员操作行为规范等关键环节。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必须依法依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落实整改措施。对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要从严从重实施问责惩处,确保各类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安全监督举报奖励机制,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或举报违规行为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着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保安全”的良好工作局面。

3 结语

起重吊装作业的风险评估与安全控制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管理与责任的综合体现。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潜在风 取针对性措施,从而为作业安全提供保障。同时,完善的安全控制策略则从设备、人员和监督等多个 手, 构建起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些方法与策略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提升起重吊装作业的整体安全性,还能推动相关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进权,胡俊.建筑大型起重机械吊装作业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4,9(06):160-162.

[2]牛凯.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4,9(01):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