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研究
蒋革
重庆市丰都县实验小学校 重庆 丰都 40820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承担着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鼓励学生质疑,唤醒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从思维分类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中国教育有一个传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受”成人的观点,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形成一种思维依赖,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来说,是有着非常大的弊端。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让学生“感”的机会多,让学生“思”的机会少,“感”多而“思”少,学生非但没有批判的机会,连思考的机会都不多。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习惯于接受,习惯于鉴赏,唯独不习惯于审视、质疑、批判。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只有通过批判性思维,学生的深度学习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唤醒学生的批判性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质疑,不轻信、不盲从,勇于向教材、向权威、向教者挑战。语文教师要做一个善于激发学生疑问的教师。一个善于激发学生疑问的教师,便能搅动课堂的一池春水。质疑能唤醒学生的批判意识,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比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一课时,在学生认识到牛郎、织女从相遇、相知、相守再到相望的过程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牛郎织女的认识。有学生提出:“牛郎织女每年只有在七月初七这一天的晚上在鹊桥相会,这样还算是一家人吗?这样的生活还有意义、有价值吗?”对于学生的质疑,我没有给予正面回答,而是补充了北宋秦观的词《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秦观的词,对课文中牛郎、织女的感情进行深入分析、评价,这样教学自然深化了学生对牛郎织女之间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的认知。再比如,有学生认为:“我觉得王母娘娘铁面无私,因为天庭早有规定,人神不能来往,牛郎织女知法犯法。”对于学生的质疑、批判,我引导学生思考:天庭制度本身合理吗?引导学生再来审视,从而让学生更体认到牛郎织女的情感。从质疑到解惑,既让学生深度理解了文本内容,深化了学生对文本主题的价值认知,又让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意识得到了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质疑,是对文本进行的细致入微的思考,是学生的文本思维从肤浅走向深刻、从感性走向理性的标志。从阅读中的生疑、主动质疑,到最后的解疑、释疑、答疑,学生的批判性意识得到了发展,批判性思维水平得到了提升。
二、转变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思辨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和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我以“大黑骡子该不该牺牲”作为话题,引导学生联系故事的发生背景进行思辨阅读。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根据意见的不同,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展开小组辩论。学生辩论的气氛是热烈的,正方观点认为:“大黑骡子为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不应该杀。难道一头骡子就能挽救大家的性命,就能改变困境?”反方观点认为:“尽管大黑骡子为革命作出了贡献,但战士的性命比大黑骡子的性命更宝贵。”在辩论中,学生对“为什么要杀大黑骡子?”“当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彭总的决策说明了什么?”等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思辨性交流,让学生对课文中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起因、经过、结果等有了深刻的理解。思辨性阅读,让学生能抓住课文主旨,不盲从,不附和,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给学生思辨阅读的话题,能让学生掀起头脑风暴。不管学生的思辨结果如何,都能实现学生认知的发展。学生在思辨阅读中,主动地对课文内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理解、质疑,从而获得属于自我的独特的阅读体验。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的思辨阅读提供充足的时空,让他们能够进行辨析,从而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获得发展。
总的来说,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批判性思维,也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 对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与对事物的判断有积极作用的。在小学 的批判性思维意识;转变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开展多样化的小 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殷炯.培养小学语文批判性思维的策略研究[J].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9 年第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