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英语元音习得现状的师生访谈和共振峰技术的教学应用

作者

彭程

皖西学院 外国语学院 安徽 六安 237012

英语元音的准确习得直接关系到理解与交际,但方言迁移与传统训练方式的局限使学习者在产出上长期存在偏误、难以自我修正。为识别与矫正这些问题,本文以师生访谈梳理学习困境与教学需求,并引入共振峰分析对发音进行客观测评,构建可视化、数据驱动的教学改进路径。

一、研究背景

元音的音质可通过声频信号较低共振的中 心频率进行准确而有效的量化。声腔中最低共振的中心频率,即第一共振峰(F1),与元音音高(或开 通的男声,高元音[i]与低元音[a]的F1 值介于 200Hz(赫兹)与800Hz 之间。第二共振 时最大前后收缩维度,如普通男声的前元音[i]与后元音[u]的F2 值约介于2200Hz 与600Hz 之间;女声声腔谐振比男性小约 10-15% ,所以共振峰高约 10-15% 。

共振峰测量始于美国语言学家 Peterson 和 Barney(Peterson& Barney,1952)。关于汉语母语背景下的英语元音的测量,Chen 等发表了以美语发音为准的共振峰测量数据(Chen et al.,2001:427-440)。方言母语对英语习得者的影响对各个阶段英语水平的学生不一定相同;针对江淮官话洪巢片母语习得者的研究不多,关注地区学生的更少。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提高发音准确性,通过分析学生发音中的共振峰频率(如F1 和F2),可以精确定位发音问题,帮助学生纠正发音。

二、师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在对30 名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访谈中,大多数学生表示英语元音区分是他们学习中的最大障碍,尤其是[i]/[ɪ]、[æ]/[ʌ]等相近元音常常难以掌握。学生普遍依赖模仿教师示范的方式,但在没有客观反馈的情况下,他们往往难以判断自己是否真正发对。有些学生虽在课堂上能够模仿标准读音,但在实际交际中仍会回到母语化的发音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希望能通过“看到声音”的方式来了解自己与标准的差距,这表明对科技介入的需求强烈。

与此同时,教师的反馈也显示出教学中的困境。受访的10 位教师一致认为学生的元音发音问题普遍且顽固,他们能够凭经验指出发音错误,但难以给出科学解释。例如,教师往往只能说“你的口型不够张开”或“发音靠后”,却难以通过精确参数说明问题所在。这种模糊化的指导使学生的改进缺乏针对性。教师因此也希望借助技术手段来提供更直观的教学辅助。师生的反馈共同揭示了传统语音教学的不足,也为引入共振峰分析技术提供了现实依据。

三、共振峰技术在元音习得中的应用

共振峰分析通过测量声道共振频率揭示元音的声学特征。第一共振峰与元音的开口度相关,第二共振峰则反映舌位的前后位置。利用语音分析软件(如Praat),可以提取学生发音的F1、F2、F3 数据,并与英语母语者的标准值进行对比。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教师准确诊断发音问题,还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身与标准的差距。例如,当学生的[æ]趋向于[ɛ]时,其 F1 值往往偏低,F2 值也发生偏移,这种差异在声谱图中清晰可见。

在教学实践中,共振峰分析能够实现多个层面的突破。首先,它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视化演示工具,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和标准发音的声谱对比,让抽象的发音差异具体化。其次,它为个体学习提供了精准反馈。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共振峰偏差获得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从而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再次,共振峰分析还可以用于长期跟踪,记录学习者在不同阶段的发音变化,形成数据化的学习曲线,为学习成果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更为重要的是,该技术能够帮助教师超越单纯依赖听觉的局限,推动语音教学的科学化与标准化。

综上,共振峰技术不仅是一种语音学研究工具,更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在客观评估、个性化指导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作用,对于解决当前大学生英语元音习得中的难题具有显著价值。

五、结语

大学生英语元音习得受母语迁移、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多重因素影响,发音不准和难以区分相近元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模仿与纠正方式难以满足学习需求,而共振峰分析技术能够弥补这一缺陷,未来应加强共振峰技术在课堂中的实践与推广,并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手段,构建更加完善的元音习得评估体系,从而推动英语语音教学的持续创新。

参考文献:

[1] Chen, Y., M. R obb, H. Gilbert, & J. Lerman. Vowel Production by Mandarin Speakers of English [J]. Clinical Linguistics & Phonetics, 2001(15): 427-440

[2] Peterson, G. E. & Barney, H. L. Control Methods Used in a Study of the Vowels.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 Society of America [M]. 1952

[基金项目]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英美经典流行音乐歌词鉴赏” (wxxy2021128);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共振峰分析的大学生英语元音习得评估评价体系研究”(wxxy2024133)。

作者简介]彭程(1989—),男,汉族,合肥人,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形式语言学、英汉语言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