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与科学跨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作者

王颖

厦门市集美区双塔小学

引言

新课标的颁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的统一。小学语文和科学在课程内容与能力目标上存在多维度交集,如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观察与表达、语文学习中的阅读与写作,都能在跨学科教学中实现互补。研究小学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教学,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一、小学语文与科学跨学科教学的价值基础

1. 语文与科学在思维培养中的互补作用

语文教学强调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科学教学注重观察与实验操作,两者在思维培养中形成互补关系。学生在科学实验中需要用语言表述现象与结果,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将实验观察写成简短的叙述段落,提升逻辑表达与条理性。例如在“光的反射”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记录结果,再用语文课上所学的说明文写作方式进行表达,既训练了语言的准确性,也强化了科学现象的分析能力。通过这样的结合,学生在不同学科间形成跨界迁移的思维品质。

2. 跨学科融合促进综合素养提升

跨学科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多维度的学习体验。语文课中学习的阅读与写作技巧能够应用到科学学习的记录与交流环节,科学课中培养的探究与实验能力能够支撑语文学习中对事实与逻辑的把握。在一次“植物生长观察”的项目学习中,学生在科学课堂完成连续两周的观察任务,用拍照软件进行阶段记录,再在语文课堂撰写观察日记或科普短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学科知识,形成语言与科学的双重素养。

3. 新课标倡导的跨学科教学价值取向

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境,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运用。教师在跨学科课堂中应通过情境化设计与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解 学习《小水滴的旅行》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在科学课中模拟水循环实验,并利用多 后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将实验结果写成故事化的叙述。 号 能力。跨学科教学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核 科教学使语文与科学的优势互补,推动学生在语言表达、科学探究和逻辑思维等方面全面发展,体现了新课标对素养导向教育的要求。

二、 小学语文与科学跨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1. 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语言运用

科学探究活动需要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记录和交流。教师在设计实验任务时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述现象和表达结论。例如在“磁铁吸引”实验中,教师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拍摄下来,并在平板电脑上使用文字编辑软件写下实验步骤,再在课堂上进行口头汇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科学探究的习惯,又通过语言表达训练了叙述与逻辑能力,科学与语文的交叉作用在真实任务中得到体现。

2. 阅读与写作任务中的科学思维渗透

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和科普文为科学思维渗透提供了丰富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科学课的探究方法对文章进行分析。例如在学习一篇关于昆虫习性的文章时,教师组织学生先在科学课观察昆虫的行为,用手机显微镜拍摄视频,再在语文课上撰写说明性文章。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科学观察所得的资料,使语言训练与科学思维相互融合,形成跨学科的素养提升。

3. 项目化学习中的综合能力培养

项目化学习是跨学科教学的重要路径。教师通过整合语文与科学的内容设计跨学科项目,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形成综合能力。例如在“水循环探究”项目中,科学课上学生利用实验材料制作小型水循环装置,使用动画软件记录蒸发和凝结的过程,语文课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科普短文介绍实验原理。学生在项目中完成科学探究、语言表达和信息整合的全过程,核心素养在跨学科活动中得到全面锻炼。跨学科教学路径通过探究活动、阅读写作和项目化学习实现语文与科学素养的融合,学生在表达、探究和综合运用方面的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结论

小学语文与科学跨学科教学,不仅为学科间的知识融合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路径。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学生在语文和科学的课堂中可以实现思维方式的互补,既能通过语言表达科学现象,也能在科学探究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要求使得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了深远的教育意义。在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在多个方面。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语言运用,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科学地记录和表述实验结果,还在表达过程中加强了逻辑思维与语言组织能力。在阅读与写作任务中,学生能够将科学思维与语言表达相结合,通过对科普文的阅读与写作,提升了理解和表达的深度。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通过综合运用语文与科学的知识,不仅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跨学科教学的路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突破了学科边界,将语文与科学的知识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全方面素养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未来的教育应继续推动语文与科学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综合能力,真正实现素养导向的教育目标。跨学科教学的实施,不仅依赖教师的创新设计和课堂管理,更需要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支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跨学科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教育改革的深化将使跨学科教学成为培养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未来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2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明. (2019). “跨学科教学在小学语文与科学融合中的应用探讨.” 《基础教育研究》, 12(4), 25-29.

[3]陈丽. (2021). “小学语文与科学跨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小学教育研究》, 10(2), 56-60.

[4]赵辉. (2022).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与科学跨学科教学模式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34(3),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