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危害

作者

李安蔚 张宇建 蒋文

太原市尖草坪区气象局山西太原030023 清徐县气象局 山西太原 030400

0 引言

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1 干旱

干旱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干旱是一种世界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几乎在任何地区,任何时间都可出现,受灾范围广,危害性十分严重。久晴不雨就会发生干旱,发生在降水比较少的干燥少雨季节,或干期无雨日数持续一个较长时段之内。多数情况下伴随大气高温、低湿,有时还伴有风,而且蒸散强烈,土壤供水不足,生物体内水分平衡破坏,严重时则导致农作物枯萎、甚至死亡。

1.1 气候干旱与农业干旱区别

气候干旱与农业干旱,由气候、海陆分布、地形等相对稳定的因素在某个相对固定的地区常年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这类气象干旱也可称之为干燥或气候干旱;气候干旱根据不足降水量,不是以特定数量,是以与平均值或正常值的比率表示。农业干旱的发生是降水量不足的气候变化现象,除了受降水、气温等气象因素影响外,还与土壤性质、种植制度、作物种类、生育期等有关,对作物产量足以产生十分不利影响。

2 干旱的类型及其危害

按干旱的成因可把干旱分为三类:土壤干旱、大气干旱、生理干旱。

2.1 土壤干旱

土壤干旱是土壤水分不能满足植物根系吸收和正常蒸腾所需而造成的干旱现象。土壤干旱的主要原因久晴不雨或少雨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少,植物根系难以从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以补偿蒸腾消耗,抑制植物生长。当土壤中水分迅速丧失殆尽时,植物因水分不足而枯死。一般在发生土壤干旱时,气象要素仍有正常的日变化,常有露形成。白天植物的水分平衡虽有破坏,晚上却可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这种干旱的危害是逐渐累积起来的。

2.2 大气干旱

大气干旱是大气中的干旱现象。空气干燥、降雨量少、加之高温,有时伴有风,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加剧,农作物植株水分平衡失调,叶片萎蔫。土壤可能并不缺水,但作物蒸腾速率远大于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作物体内水分收支不平衡,水分状况恶化,造成减产,严重时甚至整株枯萎死亡。发生大气干旱时,气象要素的日变化是不正常的,往往昼夜持续高温低湿,使得植物丧失了大量水分后,夜晚不仅得不到补偿,有时仍要进行消耗水分,加剧了干旱的危害程度。当大气干旱出现时,若伴有风,称为干热风。干热风实际是大气干旱的一种特殊形式存在。

2.3 生理干旱

生理干旱植物不是因土壤缺水而出现的干旱现象,不良土壤状况包括盐碱、低温、通气状况不良、或其他原因,阻碍根系吸水,植物根系吸水困难,甚至不能吸水,使植物发生水分亏缺,植株继续蒸腾所导致的干旱。通常是由于根分布的土壤温度过高、过低,土壤通气不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及土壤中累积了某些有毒化学物质等,限制了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而造成的。土壤温度高度而引起的生理干旱,称为冷旱。

3 干旱发生的季节

按干旱发生的季节分类,把干旱分为春旱、夏旱、秋旱以及冬旱。

3.1 春旱

春旱通常发生在春季 3-5 月期间,北方地区的春季回暖快,温度高,相对湿度低,缺雨或少雨,风沙天气多,使土壤变干。春季雨量少,常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华北平原春季雨量不足常年的 10% ,蒸发量却及全年的35%以上,而雨量的相对变率高达70%以上,因此春旱经常发生。春季干旱影响春播,使幼苗出土困难,甚至不能出苗,造成缺苗断垄或者减少分蘖。进而也影响越冬作物的返青、生长。

3.2 夏旱

夏旱也称伏旱,发生在6-8 月,正值晚秋作物播种和秋作物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季节。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相对湿度低、蒸散旺盛,高温和强蒸发使得干旱对农作物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夏旱不及春旱之多,但对春播、夏播作物的危害一般比较春季严重。这时又正值作物需水较多,遇上长期无雨,干旱自然十分严重。

3.3 秋旱

秋旱发生在9-11 月的干旱。它的特点与夏季相类似,但不及夏旱特点显著。秋旱发生在9 月至10 月,此时地势较低处的大季作物已不需水,故一般影响并不大,9 月干旱主要影响地势较高地区的秋收作物稻谷、玉米、红苕及经济作物的产量。10、11 月的干旱则影响小季作物的播种与育苗。一般说,秋旱比春季、夏季发生频率更高。

3.4 冬旱

冬旱发生在12-次年2 月的干旱。我国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少,秋播作物需水也少,在北方越冬植物基本停止生长。冬季土壤水分主要保证来年春播和越冬植物返青之用,因此冬旱本身对当时越冬植物基本没有影响。只有冬旱连着春旱,或者迎着秋旱,才加重春旱或者冬旱的危害性。

4 干旱的危害

干旱带来的危害,农业受灾面积广,农作物歉收、减产、绝收严重;春耕困难;电力紧张;农作物价格上涨;人畜饮水困难。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

干旱灾害较其他自然灾害影响范围广、历时长,对农业生产影响也最大。严重的旱灾还影响工业生产、城乡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经常受旱的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形势日益严峻,并已成为制约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5 结语

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无法挽回,受降水量、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农业播种面积、作物产量等都出现大幅度减少和减产的情况,是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生产影响较大的危害。研究数据发现,干旱灾害在农作物生产损失中高达 62% ,可见干旱对农作物生产影响之大。干旱是由于当地降水量长期缺乏或当地降水稀少,导致农作物缺水,出现生长缓慢、落花不结果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直接导致农作物死亡,致使当地农业大幅减产或农作物供应短缺。

文献参考

[1] 邓 振 镛 . 干 旱 对 农 业 危 害 的 特 点 及 其 减 灾 技 术 [J]. 安 徽 农 业 科 学 , 2009,37(32):3.DOI:CNKI:SUN:AHNY.0.2009-32-205.[2]高育峰.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水土保持研究, 2003.DOI:CNKI:SUN:STBY.0.2003-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