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口语交际提升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韩淑雅

福建省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小学低年级是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黄金期”。2022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 “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2] 整本书阅读为口语交际提供了连贯的语言情境和丰富的表达载体,而《神笔马良》中“马良学画”、“智斗财主”等情节贴近儿童生活经验,“善良”、“勇敢” 等主题易引发情感共鸣,非常适合作为口语交际训练的依托。如何发掘这部作品中的表达元素,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提升口语交际能力,是值得探索的教学方向。

一、以生动画面为起点,在观察描述中开启表达

图画是低年级学生进入阅读的“第一把钥匙”。《神笔马良》的插画里,马良趴在石头上用树枝练字时的专注眼神,神笔画出的小鱼跃出水面时的灵动姿态,财主抢走神笔却画不出活物时的气急败坏,都藏着可描述、可讨论的细节。这些画面能让学生在“看”的基础上自然“说”,迈出口语交际的第一步。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由翻阅绘本,指着画面自主表达:“你最喜欢哪幅图?图里有什么?”当学生指着“马良给穷人画耕牛”的插图时,教师顺势引导:“看看马良的手在做什么?穷人的脸上是什么表情?”学生可能会说:“马良握着笔,穷人在笑!” 教师再进一步启发:“能不能说得更清楚?比如‘马良怎样握笔’、‘穷人的笑像什么’?”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从“零散表达”逐渐过渡到“完整描述”。

对于画面中“神笔发光”、“禾苗长高” 等充满想象的细节,可设计“看图猜情节” 活动。教师遮挡画面部分内容,只露出 “发光的笔尖” 和 “孩子张大的嘴巴”,让学生猜测:“这道光从哪里来?孩子为什么惊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是神笔在发光!”“他看到画活了!”在猜测与补充中,不仅锻炼了连贯表达能力,更激发了“主动交流”的欲望。

二、以趣味情节为载体,在互动体验中丰富表达

故事的情节发展是推动口语交际的 “天然线索”。《神笔马良》中“财主逼马良画金元宝”“马良画大海困住官船” 等情节有冲突、有转折,适合转化为互动表达的情境。学生在代入情节的过程中,会自然产生“想说的冲动”,口语表达也会从 “被动回应” 变为 “主动参与”。

在阅读“马良拒绝给财主画画”的情节时,可开展 “角色对话” 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马良和财主,结合插图中财主“叉腰瞪眼”、马良 “背着手仰头”的姿态,想象他们的对话。扮演财主的学生可能会说:“快给我画金元宝!不然我打你!” 教师引导:“财主说话时会这么客气吗?能不能加上动作,说得更像?”学生调整后可能会叉着腰喊:“小穷鬼!赶紧给我画金元宝!不然把你关起来!”而扮演马良的学生则会学着插图里的姿态,挺直腰说:“我才不给你画!你有很多钱,却不给穷人粮食!” 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不仅要“说”,还要“听”对方的表达并回应,口语交际的 “互动性” 自然形成。

对于“神笔画出的白鹤飞上天”这类充满奇幻色彩的情节,可设计“情节续说” 游戏。教师提问:“白鹤飞的时候,翅膀是怎样的?它会对马良说什么?”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想象回答:“翅膀拍得很快,像在跳舞!”“它会说‘谢谢你,马良,我自由啦!’”教师再引导:“能不能把两句话连起来说?”在续说与串联中,学生的表达会越来越流畅,逻辑也会越来越清晰。

三、以情感共鸣为纽带,在分享感悟中深化表达

优秀的故事总能引发情感共鸣,而情感是让口语表达“有温度”的核心。《神笔马良》里,马良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帮穷人画画的善良,面对大官威胁时“死也不画” 的勇敢,都能让学生产生“我想说感受”的需求。这种基于真情实感的表达,能让口语交际从“说清楚”提升到“说动人”。

阅读结束后,可设计“我的小想法”分享会。教师先示范:“我觉得马良很了不起,因为他不管别人怎么欺负,都不肯给坏人画画。” 然后让学生模仿着说:“我觉得 ,因为 _。”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觉得神笔很神奇,因为它画什么都能活。” 教师进一步引导:“你有没有希望自己也有这样的笔?如果有,你想画什么给需要的人?”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画很多棉衣,给冬天没衣服穿的小朋友。” 在分享中,学生不仅要表达观点,还要说明理由,口语表达的“逻辑性”和“感染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

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马良在身边” 讨论。教师提问:“生活中有没有像马良一样愿意帮助别人的人?” 学生可能会想到 “帮同学捡文具的同桌”“给流浪猫喂食的邻居”,在讲述这些真实故事时,他们会自然用上 “先…… 再……”、“虽然…… 但是……” 等连接词,让表达更有条理。这种 “从故事到生活” 的迁移,让口语交际真正成为“生活需要” 而非“任务要求”。

四、教学实践中的启示

以《神笔马良》为载体的口语交际教学实践表明:整本书阅读中的口语交际,要避免“为练而练”,而应让表达自然融入“看图、读故事、谈感受”的过程。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不需要追求 “完美”,而要保护 “敢说的勇气”—— 当学生指着画面说 “马良的笔会发光,像星星!”时,即使表达不够完整,也是值得鼓励的“创造性表达”。

同时,要充分利用整本书的“连贯性”优势。从“看图说细节”到“角色说对话”,再到 “分享说感受”,表达难度逐步提升,符合低年级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正如 2022 年版课标所强调的,口语交际教学要“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3] 而整本书阅读提供的,正是这样一个“从感知到体验、从理解到表达”的完整情境。

当阅读成为“想说的理由”,当故事成为“交流的话题”,[4] 小学低年级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读”与“说”的融合,让学生在书香中学会表达,在表达中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1]

[2]

[3] 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 赵世普。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研究 [J]. 新课程,2021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