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练、赛”一体化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创新与优化
汪小康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 215299
新课程标准对学校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关注学生对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学习,还关注学生能否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磨炼意志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练、赛一体化,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环节,增进对学生的了解,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来深化教育改革,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教会、勤练、常赛”的背景下,增强体质,得到全面进步的机会。
一、创新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新鲜感和好奇,体育教师应把握好这份“好奇”,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可以通过创设不同情境引起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运动内容的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与讨论过程中提升素质。以《花样跳绳》教学为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立足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将花样跳绳教学与音乐结合在一起,借助音乐的魅力,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伊始,我先用一首熟悉的春晚音乐《上春山》情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热身操结合左右甩绳跳、并脚跳、双脚交换跳、开合跳、弓步跳动作进行创编,丰富课堂内容,与情境主题契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攀登不同高度的山峰逐渐增加学习任务单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跟学到自学到创编不同间奏的花样跳绳组合动作,教学效果完成度较高。课堂上,学生们活力四射,跳绳在他们手中仿佛变成了灵动的音符,奏响了一曲充满活力的运动乐章。课程最后又运用孩子们熟悉的流行歌曲《下山》作为背景音乐,借助跳绳进行肌肉拉伸,调动孩子积极性,使情境的创设更具完整性。
二、引入游戏教学,夯实基础技能
学、练、赛一体化中训练是小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关键,也是学生体能提升的核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引入一些创新性的活动和游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夯实基础技能。比如为了锻炼学生们的反应能力,我设计了贴膏药游戏。学生并排站立围成一圈,选择两人分别成为抓捕者和贴膏药者,在老师吹哨子之后,后者可以开始奔跑,前者开始追逐,后者要迅速找到两两学生站立的侧面,贴上膏药,此时贴膏药者便发生了变化,追捕者要继续追赶,贴膏药者如果没有来得及跑到侧面,则被淘汰,追捕者自动成为贴膏药者。这项游戏虽然复杂,但却非常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反应速度,因为角色变化都发生在转瞬之间,对于短跑长跑跳远都有帮助。再比如为了锻炼学生移动性技能,我以“搓搓身体”反应小游戏迅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寒冷的冬天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课上利用器材让学生逐步掌握在短时间内做出快速的身体移动,通过难度递进的游戏,例如“抢占先机→你追我跑→速度大比拼→记数打卡”,以单人体验→双人竞赛→多人反馈→集体拓展的形式发展个体在空间中的移动能力,让学生在保持动作流畅性的同时,确保力量和速度的合理分配。“勇夺阵地”游戏就地取材,增加了学生在短距离快速移动、转向与躲闪中的趣味性。
三、丰富课堂活动,落实学练赛一体化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创设多种复杂运动情境”,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教授《传球——脚内侧踢球》一课时,我紧紧围绕学练赛评一体化,并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将器材创新组合,设计魔力桶这一教学器材,解决练习密度小的问题。在热身游戏环节,主要采用足球的球性练习和专项步伐组合练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基本部分中,通过详尽的讲解和示范之后,通过魔力桶辅助练习从踢固定球——上步踢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并通过一些朗朗上口的口诀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例如:“踢哪里——踢后中;用哪踢——脚内侧;支撑脚——上部踢”。在组合练习中,从两人原地传球、到移动传球和射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合作学练。再比如在学生在学习“乒乓球”的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演示乒乓球的击打技巧,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乒乓球比赛,引导学生以 4 人为一组,与不同的学生进行对战,接住乒乓球数最多的学生为胜利者。在此过程中,我使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计数,避免出错的同时,提高体育游戏的公平性。在比赛结束后,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乒乓球竞赛的录像,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自己刚刚的练习,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改正,进而更好地掌握乒乓球知识。再比如教学《折返跑》时,我以比赛——学练—再次比赛为主线,围绕重难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从体能加油站到触物(击掌)折返跑、踩线折返跑再到极限折返挑战赛,利用标志线和标志桶贯穿整堂课解决重难点“侧身蹬转动作、转身蹬地动作和蹬地后快速启动跑直线”。在教学中我注重比赛体验,关注学生的实际问题,通过比赛、发现问题、学练、再次比赛,促进学生掌握折返跑的技术要领。
四、优化评价方法,深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多种评价方式可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在学赛评模式下,学生不仅需要接受教师的评价,还需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进而制定更加有效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这种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主地规划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师要通过开展多样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内容与“学练赛”相融合教学活动,改变教与学方式,探索有效提升小学生体能的有效策略,提质增效,切实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实现强身健体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曾榜 , 曾荣 . 以赛促学 , 以评导练——体育课堂“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的教学价值 [J]. 中国学校体育 ,2020,39(02).
[2] 梁龙旭 . 体育课“学、练、赛、评”的有效设计 [J]. 体育教学 ,2021,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