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防渗漏施工技术探究

作者

杨丹

辽宁方林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屋建筑工程数量持续增长,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渗漏作为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其治理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据相关统计,房屋建筑渗漏问题在竣工后投诉案件中占比超过30% ,不仅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还会增加后期维修成本。因此,深入研究防渗漏施工技术,从源头控制渗漏隐患,对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实际工程经验,对房屋建筑工程中不同部位的防渗漏施工技术进行系统分析,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二、房屋建筑工程渗漏原因分析

(一)材料因素

材料质量是影响建筑防渗漏性能的基础。部分工程中,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选用不合格的防水材料,如卷材耐热度不足、防水涂料延展性差等,导致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开裂、老化等问题,失去防水作用。例如,在屋面工程中,若采用的沥青防水卷材含蜡量过高,高温环境下易软化流淌,低温环境下则脆裂,难以适应温度变化,从而引发渗漏。

(二)施工工艺因素

施工工艺不规范是造成渗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若操作不符合技术标准,如防水层铺贴不平整、搭接长度不足、节点处理不当等,会导致防水层出现缝隙,形成渗漏通道。以卫生间防水施工为例,管道根部、阴阳角等部位是渗漏高发区,若未进行加强处理,或防水涂料涂刷不均匀,极易出现渗漏问题。

(三)设计因素

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导致渗漏隐患。部分建筑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排水坡度、防水材料适配性等因素,如屋面排水坡度不足,易造成雨水淤积,长期浸泡防水层,降低其防水性能;外墙设计未设置有效的防潮层,导致雨水渗透至墙体内部,引发墙面渗漏。

(四)后期维护因素

建筑投入使用后,若后期维护不当,也会引发渗漏。例如,屋面防水层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紫外线、风雨等因素影响会逐渐老化,若未及时维修更换,会出现破损渗漏;外墙饰面砖松动、脱落,未及时修补,雨水会通过缝隙渗入墙体。

三、主要部位防渗漏施工技术

(一)屋面防渗漏施工技术

屋面是房屋建筑中直接承受雨水冲刷的部位,其防渗漏施工至关重要。

1. 材料选择:应选用耐候性强、拉伸强度高的防水材料,如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等。对于屋面坡度较大的工程,可优先选用粘性好、抗滑移的卷材,避免卷材在高温下滑移。

2. 施工工艺:

• 基层处理:屋面基层需平整、干燥,若存在裂缝,应采用修补材料填充平整,确保基层无起砂、空鼓现象。

• 防水层施工:卷材铺贴时应遵循“先高后低、先远后近”的原则,搭接宽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长边搭接不小于 100mm ,短边搭接不小于 150mm ),搭接部位需涂刷粘结剂,确保粘结牢固。

• 节点处理:屋面天沟、檐沟、水落口等节点部位应进行加强处理,增设附加层,水落口周围应做成略低的凹坑,确保排水顺畅,避免积水。

3. 质量控制:防水层施工完成后,需进行闭水试验,试验时间不少于24 小时,观察无渗漏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二)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外墙渗漏会导致墙面返潮、发霉,影响建筑外观与使用功能,其防渗漏施工需注重整体性与密封性。

1. 材料选择:外墙砌筑可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MU10 的烧结页岩砖或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砂浆选用水泥砂浆,提高墙体的密实度;外墙饰面可采用防水性能好的涂料或饰面砖,涂料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透气性。

2. 施工工艺:

• 墙体砌筑:砌筑时应保证灰缝饱满,严禁通缝、瞎缝,砌块浇水湿润后再砌筑,避免因砌块吸水导致砂浆干裂。

• 抹灰施工:抹灰前需清理墙面浮灰,洒水湿润,采用分层抹灰工艺,每层厚度控制在 5-7mm ,避免一次抹灰过厚产生裂缝。在抹灰层中设置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增强抹灰层的抗裂性能。

• 门窗洞口处理: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发泡聚氨酯填充,外侧用密封胶密封,密封胶应连续饱满,无气泡、开裂现象。

3. 质量控制:外墙施工完成后,可采用淋水试验检测防渗漏性能,用高压水枪从外墙外侧喷淋,持续时间不少于2 小时,检查内侧墙面是否有渗漏痕迹。(三)卫生间防渗漏施工技术

生间用水频繁,湿度大,是渗漏高发区域,其防渗漏施工需注重细节处理。

1. 材料选择:卫生间地面及墙面防水层宜选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聚合物水

泥防水涂料等,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粘结力;管道穿楼板部位可采用金属止水环或遇水膨胀止水条,增强密封效果。

2. 施工工艺:

• 基层处理:卫生间地面应向地漏方向设置不小于 2% 的排水坡度,基层表面平整光滑,管道根部、阴阳角等部位做成圆弧状,便于防水涂料施工。

• 防水层施工:地面防水层应涂刷至墙面,高度不低于 300mm ,淋浴区墙面防水层高度不低于 1800mm 。防水涂料应多遍涂刷,前后两遍涂刷方向垂直,确保涂层均匀无漏刷。

• 管道根部处理:管道穿楼板处,先预留孔洞,安装管道后,用微膨胀混凝土封堵孔洞,管道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隙用密封胶密封,再在周围涂刷防水涂料加强层。

3. 质量控制:卫生间防水层施工完成后,进行闭水试验,蓄水高度不低于20mm ,持续时间不少于48 小时,检查楼下顶棚及管道周围是否有渗漏。

四、防渗漏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加强材料质量管控

施工单位应建立严格的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对防水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等进行核查,并按规定进行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过期、变质或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例如,对于防水涂料,需检测其固体含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指标;对于防水卷材,需检测其耐热度、低温柔性、不透水性等指标。

(二)规范施工操作流程

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向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及注意事项。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操作,加强对关键工序的监督检查,如防水层铺贴、节点处理等,确保施工质量。同时,做好施工记录,详细记录材料使用、施工部位、操作人员等信息,便于后期质量追溯。

(三)强化施工过程监督

建立三级质量验收制度,即施工班组自检、项目部复检、监理单位验收,每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对于防渗漏关键部位,如屋面防水层、卫生间管道根部等,应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监理单位应加大巡查力度,对违反施工规范的行为及时制止,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五、结论与展望

房屋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是保障建筑质量的关键环节,需要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综合施策。通过对屋面、外墙、卫生间等主要部位的渗漏原因分析,采取针对性的防渗漏技术措施,并加强施工全过程质量管控,可有效降低渗漏风险,提高建筑工程的可靠性与耐久性。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防水材料与施工工艺将不断涌现,如自修复防水材料、智能监测渗漏系统等,为建筑防渗漏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未来,应加强对新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结合信息化手段实现防渗漏施工的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防渗漏水平,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建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双林 .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渗漏技术应用分析 [J]. 建筑技术 ,2020, 51(03): 321-323.

[2] 张宝生 . 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J]. 施工技术 , 2019,48(12): 89-91.

[3] 李红梅 . 卫生间防水施工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J]. 工程质量 , 2021,39(05): 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