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

作者

唐璇

身份证号:532128199508070420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 “三农” 问题的总抓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农村产业融合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通过将农业与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能够拓展农业功能、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业附加值,为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充分发挥农村产业融合的优势,探索其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深入研究该问题,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理论关联

2.1 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与特征

农村产业融合是指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整合在一起,实现农村三产之间的紧密联结和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其具有产业边界模糊化、要素融合多元化、利益联结紧密化等特征,打破了传统农业单一的生产模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

2.2 农村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

农村产业融合通过多种途径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一方面,产业融合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不仅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服务等工作,还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另一方面,通过产业融合,农产品附加值得以提升,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民可以参与到农产品的深加工、销售以及乡村旅游等多个环节,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此外,农村产业融合还能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

3.1 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部分地区依托当地特色农业资源,发展了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电商销售、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例如,浙江安吉依托竹林资源,形成了竹制品加工、竹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集群;陕西洛川通过苹果种植、深加工以及电商销售,打造了完整的苹果产业链,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在农村产业融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3.2 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多数农村地区仍以传统农业种植养殖为主,农产品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附加值较低。其次,要素流动不畅,农村地区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短缺,金融支持力度不足,难以满足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同时,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融合发展。再者,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农民与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合理,农民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充分分享产业融合带来的收益。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

4.1 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

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的投入,开发多元化的农产品加工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例如,在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精深加工,生产淀粉、酒精、食品添加剂等产品;在果蔬产区发展果蔬保鲜、速冻、冻干等加工产业。同时,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耕体验、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让农民从农业产业链延伸中获得更多收益。

4.2 培育多元经营主体,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培训等方式,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在市场中的议价能力。支持农业企业发展壮大,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土地入股、务工就业等方式,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同时,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投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村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4.3 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如智能农业、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科技人才,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

4.4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农民与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在产业融合发展中能够获得合理的收益。推广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家庭农场 + 农户” 等利益联结模式,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签订合同、协议等方式规范利益分配关系。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参与产业经营和利润分配,让农民从单纯的生产者转变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加强对利益分配的监管,防止企业侵害农民利益,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4.5 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出台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项目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支持产业融合发展。创新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农业供应链金融、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等,解决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条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结论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优化政策环境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在实践过程中,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和路径,不断创新和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共同富裕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 童小云 , 王晓军 . 乡村振兴背景下娄底市农村产业融合优化路径探究 [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5,42(03):73-78.

[2] 刘佩佩 , 白婉婷 , 侯建 , 等 .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乡村赋能农村产业融合的机制研究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5,24(02):68-77.DOI:10.13931/j.cnki.bjfuss.2024011.

[3] 蒋子怡 , 郝焕霞 . 乡村振兴背景下兵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 究 [J]. 山 西 农 经 ,2025,(05):180-183.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5.0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