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湘剧《玉龙飞驰》现代灯光技术的创新应用与舞台表现力研究

作者

王小球

湖南省湘剧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一、引言

关于现代灯光技术与传统戏曲相融合所展开的研究呈现出多角度探索局面,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针对现代灯光技术在舞台应用开展的研究,重点多放于设备参数及技术达成,鲜从戏曲艺术本身角度分析;对像湘剧等传统戏曲朝现代化转型的研究,多数关注内容创新与形式突破,欠缺对灯光技术的全面系统探讨,即便部分研究提及现代技术在戏曲舞台运用情况,也多是对现象描述,未深入分析如湘剧《玉龙飞驰》具体剧目中灯光技术创新应用机制及提升舞台表现力具体途径,本文选《玉龙飞驰》为研究个例意在弥补此研究缺失,对现代灯光技术创新性应用及其提升舞台表现力作用展开系统探究。

二、相关理论基础

明确现代灯光技术构成需搞清楚其关键成分,涵盖 LED 灯和电脑灯等设备类别及灯光控制系统,还有光束造型、色彩调配、动态掌控等重要技术;湘剧舞台艺术呈现特点体现于程式化表演模式,虚拟性时空搭建及具地域文化标志的舞台展示思路;灯光技术与舞台表现能力紧密联系,依靠传递视觉信息营造舞台空间氛围,改变光影节奏吸引观众关注以加强角色情感与剧情紧张感在艺术层面的表达。

三、湘剧《玉龙飞驰》中现代灯光技术的创新应用

3.1 灯光设备选型与技术参数的突破

为契合湘剧唱腔节奏高低起伏之灯光需求,《玉龙飞驰》于灯光设备挑选及参数设定方面达成特定指向突破,选用高刷新率电脑灯与低延迟控制系统,将响应延迟控于 10 毫秒以内且刷新频率提至 50Hz 以上,经优化动态追踪算法,使灯光变化精准契合唱腔板式转换与节奏变化,如剧中关键唱段里,通过调整灯光参数界限值,在唱腔从 [ 慢板 ] 转成 [ 快板 ] 时,让光束明暗交替速度一并提升3 倍,实现声音、光线和电力瞬间之协调配合。

3.2 灯光控制系统与编程逻辑的创新

基于智能化控制系统与多轴共同作用编程逻辑的灯光控制系统以及编程逻辑创新表现,融合红外传感定位技术,达成在多种场景迅速转换过程里对演员运动路线实时追踪且让灯光参数同步变动之效。借助预先设定的场景光效数据库与动态补偿算法的该系统,缩减场景切换反应时间,防止传统场景切换时灯光中断情况出现。如剧目中从“书房议事”转变为“战场厮杀”这类场景转换时,演员移动启动红外定位,追光系统即时调整光束角度,背景光效依编程逻辑在2 秒内从冷色调柔和光线变换成强光频繁闪烁,实现场景转换过程中光影连贯有序之态。

3.3 灯光与湘剧传统程式化表演的融合创新

灯光与湘剧传统程式化表演融合创新之呈现,在于借助光影精确增强程式动作视觉吸引力且凭借动态光效描绘出翎子功和水袖功韵律走向,既保持程式原本独特韵味又扩展表现力范畴。如进行翎子功表演时,以 45 度角侧逆光描绘翎子颤动轨迹且光束强弱随其摆动幅度变化同步变化;水袖翻飞时,采用渐变色温追光,水袖舒展时光色偏暖,急促甩动时转冷色调以突出动作蕴含情感意义。

3.4 灯光在时空转换与意境营造中的技术创新

灯光在时空转换及意境塑造方面开展的技术革新具体呈现为依据剧情推进设计的色温与光强逐步变化方案,通过精准量化相关参数达成营造时空流动感觉、推动情绪逐步递进效果,此方案把剧情关键节点转变为可调控灯光参数界限值以使色温与光强顺着叙事内在逻辑平缓过渡,比如剧中从“江畔送别”转换至“月夜独思”时,灯光系统于 90 秒时间段内将色温从 3200K 暖光渐变为 5600K冷光、光强从 80% 慢慢降至 20% ,借光影逐渐变化呈现出角色心境的那种苍凉感觉。

四、现代灯光技术创新对《玉龙飞驰》舞台表现力的提升

现代灯光技术创新从多角度对《玉龙飞驰》舞台表现效果的增强有诸多体现,在角色刻画上,凭借精确把控色温与光强度将角色复杂心理状态予以外在呈现,如主角思考技术难题时,以2700K 暖黄色、低强度光线模仿思维微妙处,使角色内心纠结变得具体可感;于剧情发展推动方面,通过快速光色转换加大冲突节奏力度,像技术攻坚与保守观念碰撞情节中,灯光由象征革新的青蓝色瞬间转变成代表守旧的橙红色,让矛盾冲击感更剧烈;在舞台空间营造上,运用动态光影构造层次感,如高铁试车场景里,借助追光与背景光交错在演员身后打造光影拖曳效果以模拟车速动感,再配合环境光渐暗营造高速穿梭氛围,让观众仿若置身试车现场,极大提高舞台表现力。

五、现代灯光技术在湘剧创新中的辩证思考

就现代灯光技术之于湘剧创新的情况而言,有着需在借助其推动与坚守传统间找平衡点的两面性,其好处体现为能凭借对光影的精确把控拓宽湘剧表现范围,使传统表演形式契合现代大众审美需求以提升其在当今时代的传播能力。但过分依靠该技术易损害戏曲写意传情的内在本质降低表演本身关键地位。如《玉龙飞驰》作品中部分场次以低饱和度灯光效果搭配演员身段动作表演,既增强“一桌二椅”营造的虚拟感,又借助光束造型设计延展传统艺术意境。不过若在某场戏里过度使用动态频闪灯光效果则可能削弱湘剧唱腔讲故事的感染力。好在该剧于此通过减少灯光变换频次保证表演在全剧目中的主导作用。

结语

经研究显示,湘剧《玉龙飞驰》凭借对现代灯光技术创新性运用在设备参数优化设定,控制系统升级改良和传统表演程式融合以及演出时空营造等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之情况,有效地增强舞台上角色塑造和剧情推进以及空间表现的张力效果;反映出的现代灯光技术应围绕表演核心展开,在强化传统艺术意境过程中达成创新和防止技术异化现象这一要点,为湘剧及整个传统戏曲朝现代化方向转型提供技术适配与艺术平衡方面的参考范例;从长远考虑,还需进一步探寻技术应用适度性标准以助力传统戏曲持续、稳定发展之举。

参考文献:

[1] 无 . 湘剧《玉龙飞驰》[J]. 艺海 , 2022(9).

[2] 刘原珊 . 戏曲的舞蹈表演手段——以京剧《梅花簪》湘剧《玉龙飞驰》为例 [J]. 艺海 , 2018(10):2.DOI:CNKI:SUN:YHZZ.0.2018-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