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预测让学生爱上阅读

作者

罗少芳

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古梅中心小学 523131

摘要: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总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预测;整本书;阅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总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小学第三学段的学生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指导已成为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是课内阅读指导的延伸与拓展。它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中能掌握学习语文的一些基本方法。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呢?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利用预测阅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那什么是预测阅读?预测阅读就是猜想性阅读,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自身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对文本后面的情节发展、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内容进行推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验证自己的推测,在推测与验证中不断推进阅读。它具有未知性、游戏性、趣味性的特点,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阅读策略。

那在阅读整本书的指导上,如何利用预测阅读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呢?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这四种预测策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借助书名预测,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所谓“阅读期待”就是面对文本,学生产生的一种期待心理,其心理状态是一种积极的求知欲望。通常通过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激疑引趣等,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探究的兴趣。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夏洛的网》一书时,我把书的封面投影出来,让学生读书名后猜测这本书会写什么内容。有生说是写一个叫夏洛的孩子编织的渔网;有生说是写夏洛的网很神奇,可以实现不同的愿望,就像多啦A梦一样;还有的生说是介绍夏洛的网是一张怎样的网……总之,学生的脑洞大开,说法五花八门。就在学生说得不亦乐乎时,我话锋一转:想知道自己预测得对不对,请赶紧翻翻这本书,寻找答案吧。于是乎,个个埋头翻书,都想知道自己是否猜对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在这阅读期待中激发出来了。所以,预测阅读法确实是引起学生阅读期待的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

2 借助插图预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书本中的插图,往往是书中某一情节的反映,是为某一情节而绘制的。所以在指导阅读整本书时,我就利用书中一些有趣的插图,让学生据图预测,再让学生阅读文本,印证自己的猜测。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有趣的猜测阅读下,不知不觉地把整本书阅读完毕了。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夏洛的网》时,书中第3页有这么一幅插图,画的是弗恩与爸爸争抢斧头。我把插图投影出去,让学生看图猜测两人在干什么?因什么事要争抢斧头?有生说,弗恩不听话,爸爸很生气,拿斧头揍她。于是弗恩阻止爸爸对她的处罚。有生说,爸爸要用斧头砍掉弗恩喜欢的东西。弗恩反对,所以争抢斧头,阻止爸爸。就这两种预测,我马上组织全班讨论:哪个更合理?经过争论,学生一致认为后者的说法可信点。那究竟谁的说法更接近真相呢?我让学生在书中阅读,寻找答案。学生得令后,都迫不及待地翻阅文本,印证自己的猜测。接近真相的欢欣鼓舞,与真相远点的,一脸失望。孩子们的表情真实地反映出他们正享受到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所以,预测确实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的一种好策略。

3 借助悬念预测,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悬念,是欣赏戏剧、电影或者其他文艺作品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作家和导演为体现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在处理情节结构时常用各种手法引起观众或读者的悬念以加强作品的思想、艺术感染力(出自《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在整本书的阅读指导中,我们也可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让学生保持这份兴趣,让学生欲罢不能。在指导阅读《夏洛的网》一书中,我就采取这种方法,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如,当我为孩子们读到第19章“卵袋”,夏洛在伤感时,我用设置悬念的方法让学生预测它伤感的原因:为什么夏洛的五百十四个孩子即将出生,本是高兴的事。可它为什么那么伤感?大家来猜猜它伤感的原因,可以吗?话音刚落,教室就热闹起来了。一生说,那么多孩子出生,肯定担心养不活,所以伤感。一生说,那么多孩子出生,照顾起来,肯定很辛苦,所以它伤感。还有生说,那么多孩子出生,它怕自己不能全记住自己的孩子,所以伤感……瞧,孩子们多有自己的想法啊。我没揭示谜底,而是让学生在书中找答案。学生阅读的热情又一次点燃。结果谁也没想到,居然是因为小蜘蛛的出生,意味着母蜘蛛生命的结束。这样的阅读,让学生在保持阅读的热情之外,又让学生懂得了昆虫世界繁衍的一些规律,无疑又为他们的知识库增加了一笔积累。

4 借助生活经验预测,让学生始终保有阅读热情

顺着故事情节,结合生活经验去猜想,能培养学生预测的意识与习惯,能让学生始终保有阅读的热情。可以在读之时“猜”,尝试联系着生活经验去读,以角色揣摩的方式用旁批进行预测。提示学生预测的线索,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结合生活经验预测故事发展。提醒学生随时推想,不忘及时验证。如,我与学生共读《夏洛的网》一书时,当阅读到威尔伯长到两个礼拜时,阿拉布尔先生为它做猪栏,把它放到一个堆满麦草的大木箱,弗恩担心它夜里会冷。阿拉布尔先生却认为不会。我让学生就此进行预测:阿拉布尔先生为什么认为不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动物有自我御寒的本领。课内外的通道打通,学生在一次次的预测中,迸出思想的火花,能让学生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喜欢阅读。

预测是一种阅读策略,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达到让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这一目标,从而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参考资料: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