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智赋能城乡治理与海洋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

作者

陈昱全 张雨桐 查明明

江苏海洋大学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00

引言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交织的背景下,城乡治理与海洋经济的协同已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战略。城乡治理涵盖社会、经济与环境等多重要素,海洋经济则凭借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与发展潜力,成为新的增长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化方法,将城乡治理与海洋经济有机整合,构建良性互动机制,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从数智赋能视角出发,系统探索协同路径,以期为区域发展提供可操作的思路与解决方案。

一、城乡治理和海洋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城乡治理与海洋经济的协同发展是当前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近年来,城乡差距逐渐成为制约社会进步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瓶颈。在传统治理模式下,农村与城市在资源分配、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存在显著落差,导致治理效能不足。海洋经济虽为沿海地区带来新发展机遇,但因资源特殊性与管理复杂性,仍面临体制不完善、基建滞后、信息不对称等挑战。

尽管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但整体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区域间差异明显。部分地区依托政策与资源取得一定成效,但多数地区尚未形成系统化、协调化的发展机制。尤其在海洋资源管理方面,传统手段难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与管理滞后。

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地方政府尚未将智能技术系统融入治理与海洋经济管理流程,数字化转型面临技术、资金与人才等多重制约。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城乡治理水平的提升,也阻碍了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解决城乡治理和海洋经济协同发展中的问题,迫切需要从智能化技术入手,推动两者的深度融合。

二、智能化技术在城乡治理与海洋经济中的应用路径

智能化技术作为提升城乡治理和海洋经济效率的重要工具,正在成为推动两者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城乡治理中的智能化应用主要体现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使用。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智能决策,城乡治理可以更精确地掌握人口分布、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调配等重要信息,从而实现精准治理。

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街道通过构建数字孪生社区,实现了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该街道以明华坊居委 " 云舫小区 " 及周边地块作为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化治理的数字孪生试点,依托1:1 实景三维数字地图,采用镜像叠加、虚实融合、大数据等技术,借助无人机、智能物联等设备,实现数联、物联、智联的深度融合。该小区已接入 14 类 400 多个物联感知设备,包括烟感、水浸和电弧灭弧等安全监测装置。同时,建立了高频问题线上闭环管理机制,开发了高空抛物监测处置、非机动车车棚安全监测和消防应急预案等18 类管理场景,并为 23 户失能、独居老人安装了智能感知 " 五件套 ",有效改善了小区环境与安全水平。这套系统使得社区治理问题响应时间从原来的平均48 小时缩短至4 小时以内,处理效率提升了 90% 以上。

数据分析显示,北外滩街道在数智赋能模式下,问题发现时间从平均48 小时降至2 小时,提升 95.8% ;处理效率从72 小时降至4 小时,提升 94.4% ;公众满意度从 68.5 分提升至 92.3 分,增长 34.7% ;成本节约率达 35% ,事件预警能力从 15.2% 提升至 89.7% ,增长 490.1% 。这一案例充分表明,数智技术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治理效能。

在海洋经济方面,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同样具有巨大的潜力。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依赖于高度精确的数据和实时监控系统,通过遥感技术、卫星导航系统等手段,可以实现对海洋环境、气象变化、渔业资源等的全方位监控,提升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效率。

天津移动5G-A 智慧渔业项目通过部署5G-A 技术赋能渔业发展,构建 " 近岸立体覆盖 + 远海卫星补盲 " 的全海域通信网络,破解了传统渔业 " 通信难、监管难、安全保障难 " 的产业痛点。在 153 公里海岸线上,部署了 165 座 700M-4.9G 五频立体基站,实现 5 座大型渔港、全码头及 50 公里近中海域的 5G-A 连续覆盖,让渔民在海上作业时可实时获取气象数据、市场行情,通过高清视频与岸上产业链主体对接。在远海区域,依托海巡 0204 号 " 空天地一体 " 卫星执法船系统,以 4/5G基站 + 高通量卫星提供 40Mbps 带宽,搭配 " 一海通 "CPE 解决渔船舱内信号难题,覆盖航线、渔场合计470 艘渔船的网络需求。

效果评估数据显示,通信覆盖率从 35% 提升至 92% ,安全事故率从 8.2% 降至 1.5% ,渔民收入增长率从 4.5% 升至 15.8% ,市场对接效率从 38.9% 提升至 87.3% ,水产附加值增长率从 12.3% 提至 35.7% 。此外,通过 " 千里眼 "AI、700M 回传 + 北斗高精定位方案,实现对渔船碰撞、火情、落水及溢油的实时监测,30 秒内完成险情推送,报警准确率达99% 。数智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渔业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还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直接对接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升水产品附加值,推动渔区产业链延伸和渔旅融合等新业态发展。

三、推动城乡治理与海洋经济协同发展的策略与对策

要实现城乡治理与海洋经济的协同发展,需从政策、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系统推进。政策上,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协同发展规划,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资源重复投入。通过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激励地方和企业加大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同时,建立健全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机制,确保政策有效落地。

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城乡治理与海洋经济协同发展的核心动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加速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提升城乡治理效率和促进海洋经济增长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能够为城乡治理提供实时、精准的数据分析,帮助决策者识别潜在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能。在海洋经济领域,这些技术有助于实现对海洋资源的精准管理与预测,提升资源利用率并有效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企业应主动参与到技术创新中,不仅通过研发智能化产品推动行业发展,还能够与政府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政府制定更科学的政策。产学研合作将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城乡治理与海洋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并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构建集成化的智能技术平台,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推动智能化治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此外,要注重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加强现有人员培训,为智能化转型提供人才保障,最终实现城乡治理与海洋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可持续发展。

结语

本文探讨了智能化技术在城乡治理与海洋经济协同发展中的应用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城乡治理和海洋经济能够在资源配置、管理效能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实现协同推进。智能化技术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还促进了信息的互通和跨区域协同,为两者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未来,地方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技术转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城乡治理与海洋经济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晓兰 , 李宇 . 数字化治理在海洋经济中的应用研究 [J]. 现代经济信息 ,2023,14(2):121-125.

[2] 刘芳 , 王立伟 . 城乡一体化发展与海洋资源管理的协同创新[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4,22(3):75-80.

[3] 陈佳琳, 孙鹏. 智能化技术在海洋经济中的应用路径探索[J].海洋经济研究 ,2023,19(1):34-39.

作者简介:陈昱全 2006 年1 月3 日 汉族 江苏省启东市 学历:大学本科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