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陈小鹏
山西省忻州市第十中学
课堂引入:电动势和内阻是电源的两个重要参量,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未知,我们该如何测量?有哪些测量方法呢? 三种方法:伏安法,伏阻法,安阻法。今天着重使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操作: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方案,今天我们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E 和r 的方法,用图像法进行数据的处理,最终测得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掌握用伏特表和电流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2.进一步熟悉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量程选择。3.掌握用图像法求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理解并掌握路端电压 U 与干路电流I的关系图像( 即U-I 图像 ),与横、纵坐标轴交点坐标的物理意义以及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二、实验原理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源的路端电压。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改变R的阻值,从电压表和电流表中读出几组I、U 值,用作图法来处理数据。即在坐标纸上以I 为横坐标,U 为纵坐标,用测出的几组I、U 值画出U -I 图象(如图所示)。所得直线跟纵轴的交点即为E, 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也为 r

三、实验器材
待测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四、注意事项
操作方面注意事项:(1)仪器的选择:电流表量程选择 0-0.6A ,电压表量程选择 0-3V 。(2)实验中不要将I 调得过大,读电表要快,每次读完立即断电。以免干电池E 和r 出现明显变化。读数方面注意事项:

电流表选择量程为0-0.6A时,精度为0.02A,读数时,读到小数点后两位即可。电压表选择量程为0-3V 时,精度为0.1V,读数时,读到小数点后两位。
五、实验步骤
第1 步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电流表选择0-0.6A 量程,电压表选择0-3v 量程,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要放置在接入电路阻值最大的位置。第2 步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读数,断开开关,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1、U1)。第 3 步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重复上述操作,测量并记录6 组U、I 值。第4 步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六、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

方法一:
方法二:图像法 在画 U-I 图线时,要使较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或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可舍去不予考虑。建立直角坐标系,横、纵坐标分别为干路电流和路端电压,按比例进行标度,根据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6 个点,此时,可看出这些点呈直线分布,不在直线上的点能大致均衡的分布在直线两侧,用虚线延伸至和纵轴产生交点。可以看出,测量数据只分布在坐标系的一小部分区域。这样在读数时的相对误差较大。不利于减小测量引起的偶然误差,

想一想:如何解决测量数据只分布在坐标系的一小部分区域问题?调整纵轴起点和比例,使数据大致布满整个坐标区域。调整纵轴起点和比例,纵轴从 1.20v 开始标起,放大标度比例,使数据点大致布满整个区域。用虚线延伸至和横、纵坐标轴产生交点。
想一想:调整后的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值是否发生了改变呢?让我们比较一
下两张图表。

纵轴交点值代表断路电压等于 E=1.45v ,因为电压差值所对应的电流差值并没发生变化,所以斜率并没有改变,即电动势和内阻值也不会发生变化。
变化的是什么呢?横轴交点不再是短路电流值了,所以不能再用纵轴交点值与横轴交点值之比求解电池的内阻了。

方法二:等效电源法
把电源和电压表看成一个整体,这样测得的就是这个整体的路端电压和通过这个整体的电流,计算出的就是这个整体的电动势和这个整体的内电阻。这个整体的电动势相当于开路时电压表所分得的电压,整体的电阻相当于电源和电压表并联的阻值。
即:

巩固提升
【练习1】如图甲所示为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电路图,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U-I 图线,以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电池内阻的测量值为 3.50Ω B.电池电动势为 1.40V C.外电路发生短路时的电流为0.40A D.电压表的示数为1.20V 时,电流表的示数 【参考答案】B
【练习2】( 多选) 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
A.图(2)所示电路内阻测量比图(1)准确 B.图(1)所示电路电动势 测量准确 C.图(2)所示电路,电动势测量准确 D.图(1)所示电路,内阻测量值 比真实值偏小
【参考答案】CD
图(1)

图(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