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业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控制研析

作者

卢红亮

身份证号码:410922199003315812

引言

工业电气自动化是现代工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仪器仪表控制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贯穿生产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及执行的全流程。从传统制造业到高端装备制造,仪器仪表控制的精准度与稳定性直接影响工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例如,在石油化工领域,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精确控制可避免生产事故,提升产品收率;在电力系统中,电气参数监测与调节对电网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工业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控制正从单一功能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升级,成为推动工业 4.0 落地的重要技术基础。深入研究其技术原理与应用策略,对实现工业生产降本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工业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控制的重要性

① 保障生产安全与稳定,工业生产常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危险环境,仪器仪表控制通过实时监测关键参数,如化工反应釜的温度与压力、煤矿井下的瓦斯浓度,当参数超出安全阈值时,自动触发报警并切断危险环节,避免事故发生。例如,在天然气输送管道中,压力传感器与自动阀门联动,一旦压力异常,系统立即降压并关闭阀门,防止管道爆裂引发泄漏事故,保障人员与设备安全。②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精准的仪器仪表控制可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人工干预误差。在汽车制造的焊接工序中,通过电流传感器与电弧电压控制器精确调节焊接参数,确保焊缝质量稳定,废品率降低 30% 以上;在食品加工行业,温湿度传感器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结合,严格控制生产环境参数,保障食品品质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 20‰ 。 ③ 促进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仪器仪表对能源消耗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为企业节能决策提供依据。在工业锅炉系统中,通过流量、温度仪表监测蒸汽与燃料消耗,结合智能算法优化燃烧控制,可降低燃料消耗 15%-20% ;在工厂配电系统中,电力仪表实时监测各车间用电负荷,通过智能调度实现错峰用电,减少电力浪费,助力企业实现“双碳”目标。

2 工业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控制研析

2.1 仪器仪表系统设计与选型

工业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系统的设计与选型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充分考虑生产工艺特点、应用环境条件以及成本预算等多方面因素。在系统设计初期,首先要明确生产过程中需要测量和控制的参数类型,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分析等,以及对这些参数测量精度、响应速度、稳定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对于高温、高压、强腐蚀等特殊环境下的参数测量,需选用具备相应防护等级和特殊材质的传感器和仪表,在高温熔炉的温度测量中,需采用耐高温的热电偶或红外测温仪,并配合抗高温、抗干扰的信号传输线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仪表选型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智能化功能的产品。现代智能仪表通常集成了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通信模块,能够实现自动校准、故障自诊断、远程参数设置和数据传输等功能,不仅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还大幅降低了人工维护成本。遵循模块化设计理念,将仪器仪表系统划分为多个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如数据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控制执行模块、通信模块等,便于系统的安装调试、扩展升级以及故障排查和维修,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生产工艺持续改进的需求。

2.2 先进控制技术的融合应用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工业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控制领域呈现出多种先进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在过程控制方面,传统的PID 控制算法虽然应用广泛,但在面对复杂非线性、时变、大滞后等工况时,控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将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智能算法与 PID 控制相结合,能够有效弥补传统 PID 控制的不足,显著提升控制系统的性能。模糊逻辑控制能够模仿人类的模糊推理和决策过程,根据实际工况的变化自适应地调整控制参数;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自学习能力,能够对复杂的工业过程进行精确建模和预测控制;遗传算法则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对控制参数进行全局优化搜索,找到最优控制方案。这些智能算法的应用,使得工业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控制能够更加精准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生产工况,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仪器仪表控制带来了全新的变革,通过在仪器仪表中嵌入物联网模块,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借助 5G、Wi-Fi 等通信技术,仪器仪表能够将实时采集的数据快速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远程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查看生产数据,并进行远程参数调整和控制操作。边缘计算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仪器仪表控制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边缘计算设备能够在本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过滤掉大量冗余数据,仅将关键信息上传至云端,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和网络带宽压力,同时在网络故障等突发情况下,仍能保证设备的基本控制功能正常运行,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3 故障诊断与维护管理

仪器仪表作为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整个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转。一旦仪器仪表发生故障,可能导致生产中断、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有效的故障诊断与维护管理至关重要。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故障诊断技术是当前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该技术通过采集仪器仪表在正常运行和故障状态下的大量历史数据,包括电压、电流、温度、振动、压力等多维度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建立精确的故障诊断模型。这些模型能够自动识别仪器仪表的故障特征和故障类型,实现故障的早期预警和准确定位。对电机振动数据进行频谱分析,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识别出轴承磨损、转子不平衡等不同类型的故障,并预测故障的发展趋势,提前制定维修计划,避免突发停机造成的损失。在维护管理方面,基于状态的预防性维护策略逐渐取代传统的定期维护模式,成为主流的维护方式。该策略通过在线监测仪器仪表的关键性能指标和健康状态参数,结合故障诊断模型和预测算法,对设备的剩余使用寿命进行评估,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制定个性化的维护计划,避免过度维护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维护不足导致的设备故障风险。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新兴技术也在仪器仪表维护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维修人员通过佩戴 AR 眼镜或 VR 设备,能够获取仪器仪表的三维结构模型、故障代码详细解析以及可视化的维修步骤指导,直观地了解设备内部结构和故障位置,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维修难度和成本。

结语

工业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控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技术创新与应用优化是推动工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通过工业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控制,可有效提升工业生产的安全性、效率与可持续性。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发展,工业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控制将向更高层次的自主化、智能化迈进,为工业 4.0 时代的生产变革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高云聚.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2,39(4):286-287.

[2]李峥.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控制技术分析[J].冶金与材料,2022,14(1):123-124.

[3]赵云鹏.工业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控制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9(15):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