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数字化研究
张一飞
身份证号码:410183199508263033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持续演进,数字化进程在各领域稳步推进。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行业关键技术标准的数字化转型值得关注。电气信息结构标准体系覆盖设备规范、系统运行、信息交互等核心领域,是行业有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标准应用,有助于提升信息流通效率、强化标准执行效果,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与数智化升级。这一实践探索,对推动电气行业长远发展、深化技术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1 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数字化的意义
优化标准执行效能: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的数字化呈现,借助信息化平台为行业从业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标准检索、查阅与下载途径,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信息获取时间。当数字化标准与电气设备及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监测功能相衔接,或可推动标准执行与监督流程的优化,有助于提升执行的精准度与效率。
助力技术协同创新: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的数字化转型,为跨地域、跨领域的标准信息流通创造了有利条件。科研机构、企业及高校等主体能够更及时地获取行业前沿标准资讯,这或可成为技术创新的有益参考。同时,数字化标准体系也为多方技术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对电气行业整体技术发展或有积极影响。
2 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现状分析
2.1 标准体系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在电气设备、系统架构、安全防护、信息交互等核心领域均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标准框架。通过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地方细则及企业技术规程等多层次协同,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值得关注的是,在标准体系持续优化过程中,仍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部分领域标准在技术要求衔接上存在可优化之处,不同层级标准间的协调性仍有提升潜力;同时,面对行业技术迭代加速带来的新需求,个别标准在时效性和前瞻性方面,尚有与产业创新实践更好匹配的探索空间。
2.2 标准数字化现状
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数字化进程已逐步展开,不少标准制定机构与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实践,通过搭建标准数据库及信息化平台推动标准管理转型。现阶段,相关数字化成果多以电子文档形式呈现,在数据格式规范与结构化处理层面仍有较大优化空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标准信息价值的充分释放。与此同时,各机构、企业的数字化平台在数据交互与协同机制建设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若能进一步强化互联互通,将更有利于构建标准信息共享生态。
3 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数字化的实现路径
3.1 优化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体系
优化整合现有标准体系:可组织专业力量对现行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开展系统性梳理,深入剖析标准间存在的交叉重叠与表述差异,通过合理优化整合,减少潜在矛盾冲突,进一步提升标准体系的协同性与内在一致性。同时,结合电气行业技术演进趋势及市场实际需求,对部分适用性降低的标准予以审慎评估,适时引入新的标准内容,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深化标准前瞻性规划研究:建议密切跟踪电气行业新技术、新产品发展态势,强化对技术演进方向的分析研判,前瞻性布局标准研制工作。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考量新技术、新产品的特性与应用需求,探索形成更具前瞻性与引领价值的标准规范,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3.2 建设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数字化平台
统一数据标准和格式:考虑制定统一的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数字化数据规范,对标准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及传输进行系统性梳理。通过结构化数据模型,对标准文本、图表、数据等信息分类整合,优化数据检索与利用的便捷性。同时,建议建立标准数据字典,对术语和定义加以规范,以此保障标准信息的精准度与一致性。
构建数字化平台功能模块:在统一数据标准和格式的基础上,探索搭建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数字化平台。平台可规划标准查询、检索、下载、在线阅读、版本管理、更新提醒等基础功能,并尝试集成标准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示、协同制定与修订等进阶功能。借助平台推动标准信息的共享与协同应用,进而提升标准应用的效能与品质。
3.3 加强标准数据管理与共享
探索标准数据管理体系优化:可尝试构建标准化的数据管理规范框架,细化标准数据从采集、审核到存储、更新及维护的全流程操作指引,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同时,建议引入数据质量管控机制,通过设立多级审核校验流程,保障标准数据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此外,建立数据容灾备份策略,为数据安全提供保障。
推动标准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为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可探索建立跨部门、跨企业的标准数据共享机制,逐步消除信息孤岛。依托数字化平台,搭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企业间的标准数据流通渠道,鼓励企业参与标准数据共建共享,以此充分释放数据资源价值,深化产业协同发展。
4 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4.1 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
从发展趋势来看,人工智能技术有望与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数字化产生更为紧密的结合。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对标准数据开展分析与挖掘,或可高效定位标准核心要素,探索标准间潜在联系与演变规律,为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思路。比如,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辅助标准文本的解读与转化,或能优化信息传递效能;借助机器学习技术分析电气设备运行数据,参照标准要求对设备异常状态及安全风险进行研判,为电气系统运维管理带来新的可能性。
4.2 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电气行业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呈现显著增长态势。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数字化进程,或将伴随行业发展趋势展现出国际化特征。未来,我国有望通过深度参与国际标准的研制与优化工作,逐步促进国内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与国际规范的协同发展。同时,通过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的标准数字化实践成果与技术经验,持续完善国内标准数字化体系建设,为推动我国电气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与技术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结束语
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的数字化转型,与电气行业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推进数字化建设的进程紧密相关。当前,在标准数字化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从长远视角来看,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的日益深化,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数字化或将朝着智能化水平提升、国际互认体系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的方向演进。鉴于此,电气行业可将标准数字化工作纳入重要发展规划,通过渐进式举措,稳步推进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数字化建设,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齐亮.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对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影响[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02):263-264.
[2] 冯世鹏. 浅谈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技术对继电自动保护可靠性的影响[J]. 南方农机,2018,49(01):178+183.
[3]高永梅,王云锋,李海斌,等.电气信息结构关键技术标准数字化研究[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24,(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