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岳莹
陕西韩城矿业王峰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引言: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造价管理长期面临数据割裂、计算误差大、变更响应滞后等问题。传统造价模式依赖纸质文档与人工核算,难以满足复杂项目对精度与效率的要求。BIM 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路径。通过构建包含几何、时间、成本等多维信息的数字模型,BIM技术可实现造价数据的动态集成与智能分析,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协同管理平台。
一、BIM 技术核心价值与造价控制需求
1.1 BIM 技术特性与造价管理适配性
一是在三维可视化方面,BIM 技术能够构建出逼真的建筑模型,使得项目各参与方可以直观地查看建筑的空间布局、结构形式以及各构件之间的空间关系。这种直观性极大地提高了沟通效率,减少了因理解偏差而导致的错误。例如,在复杂建筑的设计阶段,设计师可以通过三维模型向业主、施工方等展示设计意图,各方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设计方案,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优化。二是参数化建模是 BIM 技术的另一大亮点。通过 Revit、Navisworks 等专业软件,BIM 模型可以包含丰富的构件信息,如材料属性(包括材质、规格、性能等)、生产厂家信息、施工工艺要求等。这些信息以参数的形式与模型构件相关联,使得模型成为一个动态的、可交互的信息载体。当设计参数发生变化时,模型中的相关构件会自动更新,同时与之关联的工程量也会随之调整。三是多专业协同能力是 BIM 技术在大型复杂项目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关键。在建筑工程中,各专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和相互影响。BIM 技术通过构建统一的协同平台,实现了各专业模型的无缝集成。各专业人员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设计和修改,系统会自动检测并提示各专业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如管线碰撞、空间冲突等。
1.2 传统造价模式痛点
首先,数据割裂问题。在传统模式下,设计、施工、造价团队往往各自为政,信息传递不畅,形成了信息孤岛。设计团队专注于设计方案的优化,施工团队关注施工进度和质量,造价团队则主要负责成本估算和控制。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当设计发生变更时,施工团队和造价团队不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导致变更响应滞后。其次,计算误差问题。传统造价管理依赖人工算量,这种方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造价人员对图纸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不同人员的计算方法和标准也可能不一致,从而导致工程量计算结果不准确。最后,超支风险问题。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设计变更频繁是一个普遍现象。设计变更可能是由于业主需求变化、设计缺陷、施工条件限制等多种原因引起的。频繁的设计变更会导致项目成本的不确定性增加,初期预算超支风险较高。
二、BIM 技术应用的挑战
2.1 模型精度不足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BIM 模型的精度对于造价控制等后续工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分包单位由于技术能力有限、重视程度不够或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所构建的 BIM模型往往达不到 LOD400 标准。模型精度不足会导致工程量计算出现偏差,进而影响造价估算的准确性。
2.2 数据安全风险
BIM 模型中包含了项目的大量敏感信息,如设计方案、施工工艺、成本数据等。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给项目参与方带来严重的商业损失,甚至引发法律纠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攻击手段日益复杂,BIM 模型在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
2.3 人员技能短板
BIM 技术的应用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而目前造价人员对 BIM 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普遍存在不足。许多造价人员长期习惯于传统的造价管理方式,对 BIM 技术的原理、操作流程和应用价值缺乏
深入了解。尽管一些企业组织了 BIM 技术培训,但由于培训内容和方式不够合理。
三、BIM 技术应用中的优化策略
3.1 全面做好模型精度的提升
第一,加强分包单位技术能力建设。针对部分分包单位技术能力有限导致模型精度不足的问题,建筑企业可开展专项技术帮扶。一方面,组织经验丰富的 BIM 技术专家深入分包单位,开展定期的技术讲座与实操培训。另一方面,为分包单位提供技术咨询与指导服务,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第二,强化分包单位重视程度。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分包单位对 BIM 模型精度的重视程度。同时,在项目评优评先活动中,将 BIM 模型精度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激励分包单位积极提升模型质量。第三,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建筑企业应协助分包单位建立完善的 BIM 模型质量控制体系。制定详细的模型审核流程与标准,明确各环节的审核要点与责任人。
3.2 强化数据安全的保障工作
一是部署先进安全防护技术。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手段,建筑企业应部署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在数据传输环节,采用加密技术对 BIM 模型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与完整性。二是加强内部人员安全管理。开展数据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培训内容包括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企业数据安全制度、常见的数据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等。通过定期组织培训与考核,确保员工熟悉并遵守数据安全规定。三是制定应急响应预案。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数据安全事件,建筑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应急响应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与响应流程。当发生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
3.3 有效弥补人员的技能短板
首先,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针对造价人员对 BIM 技术认知和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企业应优化培训内容与方式。在培训内容方面,根据造价人员的实际工作需求与知识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其次,建立激励机制。为提高造价人员学习 BIM 技术的积极性,企业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设立 BIM 技术应用奖励基金,对在 BIM 技术学习与应用方面表现优秀的造价人员给予物质奖励。最后,加强实践指导与交流。安排经验丰富的 BIM 技术专家或资深造价人员作为导师,对造价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实践指导。同时,建立 BIM 技术交流平台,方便造价人员之间进行经验分享、问题讨论与技术交流,促进全体造价人员共同提高。
四、结语
BIM 技术通过三维建模、动态成本监控及多专业协同,实现了造价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其明显可降低造价偏差率、缩短工期并积累企业级数据资产。未来,随着 AI、大数据与 BIM 的深度融合,造价管理将向智能化、预测性方向发展。建筑企业需加快 BIM 技术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及平台建设,以全面应对数字化转型挑战,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钟 玲 .BIM 技 术 在 建 筑 工 程 造 价 控 制 中 的 应 用 研 究 [J]. 智 能 建 筑 与 智 慧 城市,2025,(06):102-104.DOI:10.13655/j.cnki.ibci.2025.06.030.
[2]周艳.BIM 技术在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建设,2025,(03):46-48.
[3] 陆 同 卫 .BIM 技 术 在 某 工 程 造 价 控 制 中 的 应 用 [J]. 四 川 水泥,2025,(01):51-53+64.DOI:10.20198/j.cnki.scsn.2025.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