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策
孙晓宇
敦化市第二中学校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不仅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更是培养其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多个维度,这些素养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探索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 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1.1 夯实语言能力根基
语言能力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构成,包含语言知识理解与实际语境运用两大维度。通过系统的阅读教学,学生得以接触多元英语文本,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词汇搭配、语法规则及句式结构,并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在真实场景中的运用技巧。不同题材与体裁的阅读素材,能够有效丰富学生语言表达形式,显著提升其语言运用的精准性与流畅性。以记叙文阅读为例,学生可通过文本学习熟练运用过去时态进行事件描述;而在说明文阅读中,则能够积累专业事物特征表述的词汇与句式 。
1.2 深化文化意识培养
文化意识强调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认知理解与优秀文化鉴赏能力。英语阅读材料蕴含丰富的文化背景信息,涉及英语国家历史沿革、地理风貌、民俗传统及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入探究不同文化特质,拓展文化认知边界,强化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理解。例如,通过阅读西方节日主题文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的起源、庆祝仪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深化对西方文化的认知,提升跨文化交际敏感度。
1.3 促进思维品质发展
思维品质涵盖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等维度。阅读教学为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阅读实践中,学生需梳理文章结构、剖析作者行文逻辑,这一过程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文章内容进行质疑反思、客观评价,能够锻炼批判性思维;基于文本内容展开想象创作、拓展改写,则可激发创造性思维潜能。以议论文阅读为例,学生在分析作者论点论据、判断论证合理性的同时,还可结合自身认知提出不同见解,从而实现思维深度与广度的双重提升。
2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2.1 构建多维教学目标体系
教师需依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核心素养培育目标、阅读文本特征及学生实际学情,制定涵盖多维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要涵盖语言知识与技能培养,更应注重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协同发展。以环境保护主题阅读教学为例,知识与技能目标可设定为掌握环保相关词汇句式并理解文本主旨;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定为通过略读、精读策略获取关键信息,提升阅读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聚焦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引导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多维教学目标的明确设定,能够为阅读教学提供精准方向指引,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2.2 创新教学方法应用
2.2.1 情境创设教学法
通过创设沉浸式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助力文本理解。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资源,整合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构建与阅读材料紧密关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直观感受语言应用场景。例如,在旅游主题文章教学中,教师播放目的地实景视频,展示当地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直观感知,激发阅读兴趣。同时,设置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活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
用语言进行交流,提升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2.2.2 问题驱动教学法
以问题为引领,激发学生阅读思考,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在阅读前、中、后阶段,设计层次分明、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链。阅读前的问题引导学生预测文本内容,激活阅读兴趣;阅读中的问题促使学生关注文本细节,把握文章结构逻辑;阅读后的问题则推动学生深入分析评价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例如,在科技发展主题文章教学中,阅读前提问 “未来科技将如何重塑生活方式”,阅读中询问 “文中新技术具有哪些独特优势”,阅读后探讨 “对文章中科技发展观点的个人见解”,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本,提升思维品质。
2.2.3 合作探究学习法
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共同完成阅读任务,如小组研讨文章主题、分析文本结构、总结阅读收获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点交流、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有效拓展思维视野,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故事类文章阅读后,组织小组合作续写故事并进行情景演绎,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剧本创作与角色表演,在合作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2.3 拓展多元阅读素材
教师应突破教材局限,广泛收集涵盖时事新闻、文学作品、科普文章、文化故事等多种题材的阅读素材,满足学生多样化阅读需求。时事新闻类素材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动态,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全球视野;文学作品有助于提升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科普文章激发科学探索兴趣;文化故事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例如,定期选取人工智能发展、气候变化等热点话题的英语新闻报道,组织学生阅读讨论,使学生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
2.4 完善综合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实现对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与成果的全面、客观评估。除传统考试成绩评价外,增加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小组合作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等方式。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发言质量及小组协作情况;作业评价涵盖书面作业、阅读笔记、读后感等,考查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小组合作评价通过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团队协作能力;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相互学习。例如,在小组阅读项目完成后,先由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内容涉及个人贡献、任务完成度及协作沟通能力,再由教师结合小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与促进作用。
3 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以全面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确立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阅读素材、完善评价体系等一系列优化策略的实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推动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未来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需持续探索创新,将核心素养理念深度融入阅读教学各环节,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余桂金.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J]. 读写算, 2025, (14): 124-126.
[2]冉荼.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J]. 中学生英语, 2025, (18): 21-22.
[3]王馨悦.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J]. 英语教师, 2025, 25 (09): 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