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慧化管理在城镇道路改造与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作者

林省建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道路改造与污水处理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管理方式效率低、精准度差,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智慧化管理凭借其数据驱动、实时监控等优势,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对提升城镇建设与环境治理水平意义重大。

1. 智慧化管理在城镇道路改造中的应用

1.1 智慧工地技术在城镇道路改造中的实践

智慧工地技术通过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城镇道路改造工程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部署智能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可实时采集施工环境数据,如噪音、扬尘、振动等,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可视化呈现,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环保与安全标准。此外,基于 BIM(建筑信息模型)的施工管理平台能够优化施工流程,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程效率。例如,通过 AI 算法预测施工进度与潜在风险,管理人员可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降低工程延误概率。智慧工地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施工质量,也为城镇道路改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1.2 智能监控系统在城镇道路运维中的关键作用

城镇道路的长期稳定运行依赖于高效的运维体系,而智能监控系统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部署高清摄像头、雷达监测及 AI 图像识别技术,可实现对道路病害(如裂缝、坑槽、沉降等)的自动检测与预警,大幅降低人工巡检成本。同时,结合车联网(V2X)技术,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车速及事故数据,为交通信号优化和应急调度提供数据支持。例如,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系统可自动启动应急预案,调整信号灯配时或发布警示信息,保障道路通行安全。智能监控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城镇道路管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的转变,显著提升了市政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在道路施工阶段,智能监控系统同样展现出其重要的技术价值。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DFOS)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协同监测,可对路基压实度、摊铺厚度及结构层变形量进行毫米级精度测量,并通过 BIM 模型实现施工质量的可视化追溯。

1.3 数字化赋能智慧市政:城镇道路改造的未来趋势

数字化技术正深刻重塑城镇道路改造的规划、建设与运维模式。依托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市政部门可构建“城市道路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对物理道路的全生命周期模拟与优化。例如,通过整合历史交通数据与实时监测信息,数字孪生模型可预测未来交通需求,指导道路扩容或改造方案的制定。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引入能够提升工程数据的透明性与可追溯性,确保施工质量与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未来,随着 5G、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成熟,城镇道路将逐步演变为“智慧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更高层次的智能化、协同化方向发展。数字化赋能的智慧市政不仅是技术革新的体现,更是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关键路径。

2. 智慧化管理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1 水质监测的智慧化技术

在污水处理领域,水质监测的智慧化技术是确保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现代的水质监测传感器能够实时、连续地检测污水中的各种参数。例如,光学传感器可以精确测量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这对于评估污水的自净能力至关重要。电化学传感器则可以检测污水中的酸碱度(pH 值)、重金属离子浓度等。这些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同时,基于物联网的水质监测系统,可以将多个监测点的数据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水质监测网络。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随时查看各个监测点的水质情况。

2.2 处理流程的智慧化优化

智慧化管理有助于污水处理流程的优化。在污水进入处理厂之前,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对污水的水质、水量进行初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最佳的预处理方案。例如,如果污水中的悬浮物含量较高,就可以提前增加格栅的过滤强度或者调整沉砂池的运行参数。在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如生物处理过程中,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和污水的水质变化,自动调整曝气强度、污泥回流比等关键参数。通过在线监测设备实时获取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指标,控制系统根据这些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处理工艺,确保污水处理效果达到最佳。

2.3 设施运维的智慧化管理

污水处理设施的运维采用智慧化管理能够提高设施的运行可靠性和降低运维成本。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污水处理设施中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如水泵、风机、曝气设备等。通过对这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设备出现故障隐患,如设备的振动异常、温度过高或者能耗异常等情况,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同时,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设备的运行时间、历史故障记录等信息,制定合理的设备维护计划。对于一些关键设备,还可以采用远程诊断和远程控制技术,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技术人员可以在远程对设备进行诊断,确定故障原因,并进行必要的远程操作,如调整设备参数或者重启设备等。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设备的维修时间,减少设备故障对污水处理工作的影响。

3. 智慧化管理的综合效益与发展趋势

3.1 资源整合与成本降低效益

智慧化管理在城镇道路改造和污水处理中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带来显著的成本降低效益。在城镇道路改造方面,通过智慧化管理系统,可以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智慧化监控技术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的调度,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设备的闲置。同时,通过准确的规划设计,减少了不必要的工程变更,降低了工程成本。在污水处理中,智慧化管理整合了各个处理环节的资源。水质监测数据的共享使得各个处理单元能够根据实际水质情况及时调整运行参数,避免了过度处理或处理不足的情况。这不仅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量,降低了处理成本,还提高了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3.2 对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智慧化管理对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在城镇道路改造方面,智慧化管理有助于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绿色的交通体系。在施工期管理方面,智慧化管理通过集成物联网(IoT)、建筑信息模型(BIM)及实时监测系统,显著提升了工程建设的精细化水平。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动态数据采集可实现对施工进度、材料消耗及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控,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并降低能耗。在污水处理方面,智慧化管理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了城镇水环境的安全。经过有效处理的污水可以作为再生水资源重新利用,用于城市绿化、景观补水等方面,缓解了城镇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3.3 未来智慧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未来智慧化管理在城镇道路改造和污水处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城镇道路改造方面,随着 5G 技术的普及,将实现更加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使得道路上的各种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交互更加实时、高效。在施工期智慧化管理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的深度融合将显著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控制水平。基于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施工模拟可实现对道路改造工程的精细化规划,通过三维可视化手段预先识别管线冲突、土方调配等潜在问题,降低设计变更频率。污水处理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系统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污水处理模型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水质情况自动调整处理工艺,无需人工过多干预。此外,区块链技术有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数据管理中,保证水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为污水处理的智慧化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结束语:智慧化管理在城镇道路改造与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成效显著,不仅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治理水平,还带来了良好的综合效益。未来,应持续推进智慧化技术创新与应用,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城镇发展需求,实现城镇的高质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志江.试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188-189.

[2]安增莉.论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10):187-189.

[3]焦勇.论城市河流水污染治理技术[J].生态环境与保护,2021,4(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