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学科学习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赵冠华

沈阳市中山私立高级中学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现状

(一)文言文本身内容晦涩难懂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高中生,文言文的语言功底薄弱,并且面对着来自全世界的信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拥有对信息的自主选择权,因此长期忽视对古代历史文化常识和语言结构的学习,文言文文本对于他们来说是晦涩难懂的。并且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方面缺乏主动性,很少主动思考,缺乏问题意识,大部分学生不会提前预习文言文的写作背景、历史事迹、作者表达的情感,而是一味地等待老师上课时的讲解,难以自主对课本知识进行课外迁移,深刻体会文言文的深刻含义,陷入只知其因,不知其意的循环困局。

(二)教学的功利化和碎片化

在老师提问之后,大多数学生都是机械地、无意识地翻开教材,把它当作标准答案来背。提高文言文的得分率,已经成为了师生们的共识,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欣赏能力的培养却被忽略了。教师出的主题通常是“文章描写了什么形象”、“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描写自然景物要表达怎样的感情”等等。因此,在这种千篇一律的答题方式下,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真正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含义,从而导致文言文教学趋于功利、碎片化。

二、跨学科学习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要求

(一)深入解读课程标准

对课标的深刻理解,是语文学科交叉教学得以实现的前提。《课标》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原则,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新课标》对《大学语文》中的《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要求进行了界定,给了教师以明确的指导思想。通过对《课标》的深刻理解,老师们就能更好地掌握语文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设计,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精准把握教学内容

在开展交叉学科教学时,很多教师往往只知道某一方面的知识,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正确把握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师对交叉学科的知识掌握不够,讲授时对其它学科的内容不明确,就会给语文学科交叉教学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三、跨学科学习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多学科共同协作,确定教学设计

交叉学科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为它牵涉到许多学科,所以需要多学科的老师们相互协作,才能使多学科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方法得到有效的结合。为实现《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的跨学科教学,作者聘请了两个教研室的任课教师,与作者共同组建“三人小组”,共同备课。为了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作者还组织了三位同学进行了预习。同学们事先就对这篇古诗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梳理,而我这个语文老师,就是要把这篇古诗文的主要情节进行整理,给历史和思想政治课的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者和另外两个老师一起制定了一个学生的学习目标。由于这篇论文包含了大量的跨学科知识,所以作者和另外两名老师商量了一下,决定这篇文言文的学习方式,就是小组协作和调查研究。学习评估作为一种检查教学过程、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为这门课程的特殊性质,所以学习评估也就有了特别的含义,那就是让学生们在跨学科的学习中体会到这篇古文的魅力,并且在分组中,写出一份赏析报告。

(二)任务驱动学习,明确学习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预设的任务,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作者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并把相应的资料放在黑板上。作者根据集体备课的内容及指导思想,结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协作学习组,分别是历史学家组、政治学家组和文学家组,并分别设计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历史学家小组必须对本文所处的历史环境进行详尽的讨论;政治学者团体有必要从唯物辨证论的观点来剖析这段古文中包含的政治议题;笔者对这段文言文的写法和语言进行了一番欣赏。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开展调查,总结研究内容。在备课过程中,学生对《烛之武退秦师》一书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是因为它是一篇古汉语,有些学生不能理解全文。所以,在分组进行跨学科作业之前,作者事先对课文进行了梳理。小组活动结束后,先由小组代表将研究结果呈现给所有人,小组成员可在小组报告结束后对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在展览期间,历史学者小组向大家播放了他们精心挑选的有关这节课的历史短片,并配上了精彩的片段。然后,他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这门课程的历史。政治学者群从唯物辩证的观点出发,对文中所包含的联系观进行了剖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性,要学习以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在这篇课文中,郑伯以“国运与烛之武的气运有直接的关系”为理由,试图劝说烛之武,后者以郑国与秦国的利益关系,去劝说秦伯。在政治科学小组的发言结束之后,作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以下两点进行了补充:一是这篇课文也涉及到了关于矛盾的问题,在这次的历史事件中,有两个矛盾,一个是秦晋之间的战争,一个是郑国与晋国的冲突。其中,郑国和秦国和晋国的冲突是主要的,而秦和晋的冲突是次要的。烛之武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把次要的矛盾,最后变成了主要的矛盾,成功地挽救了国家的危机;二是这篇文章也可以反映出,在国际关系中,对国家利益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两国发生了什么冲突,都应该以本国的利益为重。在政治学家小组完成了对作品的分析之后,作者小组从对作品的语言和文字的欣赏入手,对文本的内容进行了深度的剖析。

(三)注重课后作业,做好教学评价

当学生们做完任务后,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份课外作业,让他们从文学、历史和政治等方面欣赏这篇文章,然后写出一份报告。这既是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审视,又是对美的一种培养。任何一种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与评估相联系的,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跨学科研究写作也不例外。在同学们交流之后,我让他们先做自己的评估,然后是组内的评估,最后是老师的总结。因为这是学生们的第一次尝试,所以作者主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估方式,对同学们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结果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结语: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文言文学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博古通今,以历史为桥梁,与现实进行对话。高中文言文中蕴含的诸多跨学科知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高中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不断创新教育理念,通过跨学科学习,激发学生思维与创造力,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张红英.以“无我”之境见“自我”——《烛之武退秦师》文本解读[J].读写月报,2024,(19):15-17.

[2]张彬丽.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2024,43(06):23-25.

[3]庹潇予,冉芮岑.由《烛之武退秦师》窥见义利关系的三重真实[J].中学语 文,2024,(16):83-84.

[4]王守平.巧用“副文本”构建课堂“真实情境”——以《烛之武退秦师》插图“副文本”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0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