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策略与方法
刘雅微 莫宏利
吉林省敦化市江南镇学校
小学阶段是数学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更是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基石。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地,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数学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通过深入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策略
1.1 基于真实情境,培养数学眼光(1)创设生活情境,激活数学感知
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在教授“认识人民币”时,模拟超市购物场景,让学生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激活学生对数与数量关系的感知,培养数感。又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以教室地面、黑板等长方形物体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它们的面积,激发学生对面积概念的探索欲望,增强量感。
(2)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在“植树问题”教学中,提出“在一条长 10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 5 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如果两端都不栽呢?只栽一端又该如何计算?”这样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列举等方法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培养创新思维。
1.2 注重思维引导,提升数学思维
(1)鼓励方法多样,培养优化意识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方法,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探索最优方案,培养优化意识。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中,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计算,如口算、竖式计算、拆分法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学生在交流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进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和优化意识。
(2)强化推理训练,发展逻辑思维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推理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发展逻辑思维。在“探索规律”教学中,呈现一组数字:2,4,6,8,让学生观察数字特征,归纳出这组数字的规律是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 2,从而推理出括号内应填的数字。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推理方法,提升推理能力。
1.3 促进知识应用,增强数学语言表达(1)开展实践活动,培养数据意识与应用意识
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如“校园植物调查”,让学生分组测量校园内不同植物的高度、冠幅等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制作成统计图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收集和处理数据,还能根据数据发现校园植物的生长特点和分布规律,增强数据意识。同时,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调查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应用意识。
(2)搭建交流平台,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搭建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思考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数学问题,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想法,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学会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概念、原理和解题过程。
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方法
2.1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1)整体规划教学内容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教材内容进行单元整体分析,把握教学内容之间、教学内容主线与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联。在“图形的认识”单元教学中,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认识整合起来,从图形的边、角特征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教学,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入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2)设计连贯学习任务
基于单元主题,设计具有连贯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设计“分蛋糕”“分书本”等一系列任务,从简单的平均分实物引入分数概念,再到用分数表示图形的一部分,最后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在连贯的学习任务中,逐步构建分数的知识体系,培养数感和抽象能力。
2.2 运用“读思达”教学法
(1)强化数学阅读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指导学生读懂教材中的文字、图表等信息。在教学“数学广角——搭配”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通过圈画关键词、分析条件,提取有用信息,为后续思考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题目内容,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2)引导深度思考
提出有价值的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提出“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如何验证?”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剪拼、折拼等方法进行探究,在思考和实践中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培养推理能力和探究精神。
(3)促进有效表达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思考过程和结果,如画图、列式、口头表述等。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可以用假设法、列表法等,通过表达,不仅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使思维更加清晰。
2.3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挖掘传统文化素材
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介绍中国古代的圆形建筑——天坛,让学生了解天坛的设计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感受古人对圆的巧妙运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兴趣。
(2)开展文化主题活动
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在学习“九九乘法口诀”时,组织学生了解乘法口诀的历史渊源,开展背诵乘法口诀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结束语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策略与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未来,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教学策略,持续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加强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此外,进一步探索跨学科教学,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在综合学习中更好地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祝芳.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研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 (11): 39-41.
[2]王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 (17): 42-45.
[3]田琦.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5, (17): 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