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大单元教学设计实施策略与教学模式研究
孙蒙蒙
吉林省敦化市第二小学校
二、大观念统领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大单元教学设计实施策略
(一)深入分析学情,精准定位教学起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在大观念统领下的图形与几何大单元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学习兴趣与学习风格等显得尤为关键。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分析、测试评估、问卷调查以及与学生的日常交流等多种方式,全面收集学生的学情信息。例如,在教授 “多边形的面积” 大单元之前,教师可通过前测了解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是否理解面积的本质概念,以及在图形转化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现状,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增加直观演示、操作体验等环节,帮助其逐步建立空间概念。只有精准把握学情,才能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有力支撑,确保教学内容与方法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二)深度解读教材,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应在大观念的指引下,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梳理图形与几何领域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打破教材单元的界限,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以 “图形的认识” 为例,可将不同年级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和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的认识整合为一个大单元。在这个大单元中,以 “图形的特征决定其性质与应用” 这一大观念为统领,引导学生从边、角、面等多个维度去探究不同图形的特征,进而理解图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运动、位置等内容有机结合,如在认识长方体时,可同时引入长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测量,以及长方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等知识,使学生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内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围绕大观念,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应紧密围绕大观念确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统领性、整体性与可操作性。以 “图形的度量” 大单元为例,可提炼出 “度量的本质是用单位量化图形的属性” 这一大观念。基于此,教学目标可设定为:学生能够理解长度、面积、体积等不同度量单位的产生与意义,掌握常见图形的度量公式推导过程,能熟练运用度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度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量感、推理能力与应用意识。在目标设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学情以及大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大观念细化为具体的、可达成的教学目标,并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确保教学目标既涵盖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与情感体验的发展,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大观念统领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模式
(一)情境导入,引发认知冲突
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真实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具体的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例如,在教授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时,教师可播放一段城市摩天轮运转、电梯上下移动、推拉门开关等生活场景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然后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观察与思考过程中,会发现这些物体的运动存在不同的方式,从而产生探究图形平移与旋转本质特征的兴趣。通过情境导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究,构建知识体系
在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产生兴趣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主动探索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本质与规律。例如,在 “三角形内角和” 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让学生通过测量、剪拼、折拼等方法,自主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还培养了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逐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促进思维碰撞
小组合作学习是大单元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对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复杂的任务,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 “设计校园绿化方案” 项目中,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校园的实际地形与功能需求,合理规划绿化区域的形状与布局,计算所需绿植的数量与成本等。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思路,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思维视野,同时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使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四)交流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在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让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与探究过程。例如,在 “长方体表面积” 的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推导过程与计算方法。通过交流展示,学生能够相互学习,了解不同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展示过程也是学生锻炼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展示后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不足,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指导。
四、结论
大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大单元教学设计实施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学情、深度解读教材、围绕大观念确定教学目标等实施策略,以及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中知识碎片化的弊端,促进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系统理解与深度掌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数学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春伟.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难点突破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 (12):86-89.
[2]吴涛,黄华.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2025, (04):66-67.
[3]沈方圆. 探究小学中高学段数学“图形与几何”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 [J]. 小学生(中旬刊), 2025,(02): 76-78.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规划课题《基于大观念统领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LG24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