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工程的污水治理对策分析
孙利云
身份证号码:410782198404175428
引言
环境工程核心任务在于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致力于促进环保事业,以实现可持续性增长为宗旨。环境工程主要关注于各类污染的控制与整治,对污染源进行系统性管理,目的是减轻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威胁。因此,工作人员需对城区污水排放源头进行追踪和研究,明确不同污水处理设施的类别,并据此策划适宜的处理措施,以臻于更佳的管理与改善。
1 城市环境工程概述
城市环境工程是市政工程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专注于生物化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专业技术研究和应用,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对各种污染源进行管控,并利用先进的环境保护和监测工具集中解决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但城市环境工程不仅是对环境质量进行持续监控和评估,更是实施全面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公共卫生环境提供坚实保障。因此,在各个地区中城市环境工程的实施应当贯穿于整个环境治理流程,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展现出系统工程建设的能力。只有通过量化分析环境治理中的各种复杂问题,才能真正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益。此外,针对不同规模的城市,城市环境工程需要全面配置核心方法和数据模型等关键技术资源,适应不同规模的环境治理需求,保障城市发展的环境可持续性。
2 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
城市环境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等环节,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协同配合。然而,当前,我国不少城市在开展污水治理工作时,前期准备不够充分,缺乏科学论证和统筹谋划。一些地方为追求政绩,急于立项动工,对区域水环境现状调查不深入,对污水量、水质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导致工程建设脱离实际。还有些地方受资金制约,环评、设计等基础工作滞后,工程建设缺乏指导,后续运营难以为继。
2.2 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配套政策。但总体而言,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不够紧密,法律责任划分不明晰,违法成本偏低,执法操作性不强。另外,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主体多元化,权责边界模糊,绩效考核不严格,导致治理主体积极性不高,参与深度不够。这些都反映出城市污水治理的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2.3 技术手段落后
污水治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先进适用的技术予以支撑。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工艺单一、设备老化、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出水稳定性差,脱氮除磷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日益严格的水环境保护要求。农村地区则普遍存在污水收集能力弱、处理设施简陋、工艺不成熟等短板。污泥处置方面,我国污泥无害化处理率仅为 50%左右,资源化利用水平低。受技术瓶颈制约,大量污泥长期堆存,既浪费资源,还存在二次污染风险。
3 城市环境工程的污水治理对策
3.1 常规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3.1.1 活性污泥处理技术
城市污水处理的典型措施之一是,将含污污水与生化反应剂即活性污泥共同输送进入曝气池,借助催化剂作用,实施彻底的混合。在物理法则——物质密度差别的作用下,促进污染成分在水体中形成分层与悬浮状态。此道工序使得污水内的有机物质得以借助活性污泥的吸附进行相应的化学转化。经此处理,从沉淀池流出的便是洁净的水,而回收的活性污泥得以二次利用。
3.1.2 化学污水处理技术
鉴于日常废弃物含有多样的化学参数,如 pH 值、生化需氧量以及可溶性固体等,传统处理这些
废物的方法通常采纳的是垃圾分类策略。
3.1.3 物理污水处理技术
生活污水的物理处理法是通过物理及机械操作实现净化,该技术不涉及对污染源性质的改变,仅通过多重工序将污水内的纯净水与污染成分进行有力分离。一般运用的处理方式包括滤过、沉降及离心技术。
3.2 现代化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3.2.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即模拟自然湿地所创造的地表形态,此种方式对市区污水有着出色的处理与调节功能。它借由土层、植被及微生物复合处理效能,实现对污水的过滤、截留及生物降解等多项净化作业,是集多种污水处理方法于一体的解决方案。与传统市区污水处理设施相比,建造成本更为低廉,同时利用重力流动原理运作,减少了在污水处置过程中对资源的耗费,从而提升了市政污水处理的成本效益。在山东某河流的水环境整治工程中,通过淹水植被、水边植物以及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对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总磷的含量实现了有效的降低和改良
3.2.2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
该技术通过生物膜与污水发生相互作用优化处理流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污水得到了分解,而且还有消耗大量氧气的需求,同时需充分搅拌与混合。该技术基于生物滤池与活性污泥处理之道,综合两者之长,对于水体的负荷有极佳的适应性,并显著提高了污水净化的效果。
3.2.3RSPR 高浊度污水处理技术
本项技术为新型污水净化处理方案,它融合传统市政污水的初级和高级处理过程,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达成污水处理的要求。在 SPR 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入溶解型催化剂后,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质能够被高效去除,转化成可悬浮的微粒,随后通过吸附材料的作用,与污水分离。RSPR 针对高浊度污水的技术改良,集中了大量的处理工序于一处,不仅能高效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保证污水的可持续利用,还有助于减轻水体污染的程度。
3.2.4 连续循环曝气系统
这一创新技术是对传统污水处理方法的升级转型,它能有效地使污水和污泥混合物维持在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以此提高污水的脱氮性能。同时,得益于系统内部的循环机制,在重复处理过程中,能够提升对污染物的吸集能力以及提升化学反应的效率。在系统的沉淀过程中,能确保沉淀池在充分吸附条件下运行,且能够实现自动化监控,由计算机程序负责管理与操控,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对该系统设计、安装及运行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技能。再者,此种处理技术在污水预处理的要求上未加严格限制,只需调整沉淀池的间隔时间,就能顺利在“好氧-厌氧”状态下多次进行脱碳和脱氮作用;接着在“好氧-厌氧”条件下完成多次脱氮和脱碳处理。在此过程中,污水得以在“好氧-厌氧”环境中不断经历脱氮。而且,每一步骤所需花费的时间及其相关设备的操控均遵循提前设定并可调整的方案,并由集中式计算机系统自动调控。
结束语
环境工程中的污水处理在保护水环境、促进资源再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污水处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应不断加强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选择新型的污水处理管道结构,同时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设置污水处理厂位置,积极应用科学的污水治理方法,完善污水治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曹琦.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优化[J].低碳世界,2023,13(02):37-39.
[2]孙浩议.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探析[J].大众标准化,2021(04):38-40.
[3]许明.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探析[J].冶金管理,2020(13):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