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妊娠行输卵管切除术和输卵管妊娠物清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马玉秀
青海红十字医院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引言
输卵管妊娠(Ectopic Pregnancy, EP)占所有妊娠的 1-2% ,是早期妊娠相关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手术干预是治疗有指征EP 的主要方式,其中输卵管切除术(Salpingectomy, SL)旨在完全切除患侧输卵管,而输卵管妊娠物清除术(Salpingotomy/Salpingostomy, SP)则仅清除妊娠组织以保留输卵管。这两种术式在控制病情方面均有效,但其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潜在影响逐渐成为临床关注与争议的焦点。卵巢储备功能直接影响患者的生育潜能、自然妊娠率以及后续ART 的成功率。因此,深入探讨SL 与SP 对卵巢功能产生的差异效应,对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保障患者生育力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一)文献检索与筛选
通过检索 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关于输卵管妊娠行 SL或SP 术后卵巢功能(AMH、AFC、卵巢血流参数)及生殖预后(自然妊娠率、ART 结局、持续异位妊娠率)的临床研究、荟萃分析及综述。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 年12 月。纳入标准:研究对象为接受SL 或SP 手术的EP 患者;研究内容涉及术后卵巢储备功能评估或生殖结局;研究类型为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RCT)或高质量荟萃分析。排除标准:病例报告、非中英文文献、数据不完整或质量低下文献。
(二)数据分析
对纳入文献的研究设计、样本量、患者基线特征(年龄、术前卵巢功能)、手术细节、结局指标(卵巢功能指标变化、妊娠结局、并发症)等进行归纳总结。
(1)SL 与SP 对卵巢血流动力学(RI、PI)及储备标志物(AMH、AFC)的影响差异及机制;
(2)两种术式术后自然妊娠率、累计妊娠率、ART 成(3)优化手术技术(如血管保护策略)的效果评估;
(4)个体化决策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价值。对存在争议的结果,分析其可能的混杂因素(如患者基线差异、随访时间、样本量等)。
(三)观察指标
(1)主要指标:卵巢血流动力学参数、卵巢储备标志物、评估术后自然受孕能力、持续异位妊娠(PEP)发生率;(2)次要指标:ART 成功率(含获卵数、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等)、优化手术技术(如血管保护策略)实施后,卵巢功能指标(AMH、AFC 等)的变化情况、个体化决策模型应用后,不同风险分层患者的术式选择合理性及预后差异。
(四)统计学处理
通过设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保证质量同质性,对计量资料依分布选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用率及对应检验,针对争议结果借亚组、敏感性分析探究异质性,若行荟萃分析则选效应量合并模型并检验发表偏倚,实际需循规范明确细节以保障数据分析科学可靠。
二、结果
在妇科手术治疗领域,输卵管切除术(SL)与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SP)的临床应用一直备受关注,二者对卵巢储备功能及术后生殖预后的影响存在 术中采用的电凝或结扎输卵管系膜操作,尤其是在靠近卵巢门及子宫-卵巢血管 极易对卵巢血供造成直接损伤或干扰。这种损伤会导致术后患侧卵巢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在短期内显著升高,引发局部微循环障碍,进而加速卵泡闭锁进程,对卵巢储备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相较之下,SP 术由于操作主要局限于输卵管管壁,对系膜内血管网的干扰相对轻微,理论上能够更好地维持卵巢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卵巢储备功能的潜在损害也更小。
在临床指标观察中,多项高质量的观察性研究均显示,接受 SL 术后 3-6 个月内,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及患侧窦卵泡数(AFC)较术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降幅度往往大于SP 术后患者。不过,AMH 下降的持续时间、是否具备可逆性,以及在不同年龄段患者群体中具体的影响程度,目前仍缺乏足够的长期数据支撑,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术后生殖预后方面,两种术式的表现呈现出复杂态势。在自然妊娠/累计妊娠率上,研究结论存在明显分歧。部分研究报道指出,SP 术后患侧输卵管同侧的排卵周期妊娠率高于 SL 术后,然而大型荟萃分析却显示,二者术后累计妊娠率(涵盖自然妊娠与辅助生殖技术妊娠)总体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这种争议的产生,可能与患者基线特征的差异密切相关,诸如对侧输卵管状态、年龄、不孕因素等;同时,随访时间长短不一,以及SP 术后存在持续异位妊娠(PEP)需二次手术等混杂因素,也对研究结果造成了干扰。PEP 风险是SP 术后的主要临床顾虑,文献数据表明其发生率在
间,显著高于SL 术(<1%)。一旦发生 PEP,通常需要二次手术(多为 SL)进行干预,这无疑会增加额外的手术创伤,进一步对卵巢功能产生潜在的累积影响。而关于两种术式后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时,在获卵数、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等方面的差异,目前相关研究数据相对有限,且结论尚未统一,亟需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以明确二者的具体影响。
三、结论
本研究通过综合现有文献证据发现,在输卵管妊娠的治疗中,输卵管切除术(SL)与输卵管妊娠物清除术(SP)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及生殖预后产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临床决策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权衡。
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来看,SL 术由于需要处理输卵管系膜血管,特别是当操作靠近卵巢门区域时,容易损伤卵巢的血液供应,进而导致术后短期内卵巢血流阻力增加,表现为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升高,同时卵巢储备指标如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窦卵泡计数(AFC)也会下降,且这种影响程度通常比 SP 术更大。相比之下,SP 术在理论上对卵巢血供的干扰较小,但关于其长期影响及作用机制,还需要更多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在对生殖预后的影响方面,现有研究在自然妊娠率和累计妊娠率上的结论并不一致,这受到多种混杂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基线特征,如年龄、对侧输卵管状态、是否存在不孕因素等,以及随访时间和 SP 术后持续异位妊娠(PEP)的风险 ——SP 术后的 PEP 风险显著高于 SL 术。此外,两种术式后辅助生殖技术(ART)结局的差异,也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来明确。
基于以上发现,在临床实践中,优化手术技术至关重要,尤其是在 SL 术中,通过精细操作最大限度保护卵巢血供意义重大。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生育意愿、术前卵巢储备状况、对侧输卵管状态以及对 PEP 风险的承受能力等,构建决策模型,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术式。未来,还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长期随访的研究,以深入阐明 SL 与 SP 对卵巢功能及生育力的确切影响,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优的生育力保护策略。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 输卵管妊娠诊治专家共识(2022 年版)[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2, 57(5):289-297.
[2] 张颖, 王建六. 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的 Meta 分析[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1,37(8): 865-870.
[3] 李静, 孙莹璞. 腹腔镜输卵管妊娠物清除术中不同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 生殖医学杂志, 2020,29(11):1421-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