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Internet

幼儿武术教育的家园共育策略

作者

厉晓玲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为使幼儿武术更好地传承与创新,需明确幼儿园与家庭的角色,构建权责清晰的家园共育模式。

1. 家园教育目标的认知统一

基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一价值诉求,以家的情感和责任特征为突破口(顾旭峰,2024),幼儿园向家长传递“兴趣培养、武德塑造、文化传承和动作发展”优先于“技能训练”的理念,纠正家长因看不到即时技能成果而看轻幼儿武术学习的错误态度,建构幼儿武术在身体、文化和情感三个维度的价值基石。

为触发家长的多重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需采用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线上可利用园所的微信公众号和班级群,线下可利用家长会或幼儿武术专题研讨会。一是向家长渗透《指南》的各领域目标,使家长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更专业的认识,理解并认同通过规律性练习提升幼儿平衡感和肢体协调性的教育行为;二是引导家长理解武术中的礼仪规范和习武先习德的精神内核;三是引领家长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明确《指南》中提到的“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这一理念。

2.幼儿园专业引领教学内容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为此,幼儿园要引导家庭以武术游戏、武德故事、武术礼仪、武术基础动作、武术艺术欣赏等内容开展幼儿武术教育。

具体做法如下:(1)讲述武术历史:通过讲述武术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让孩子们了解武术的历史背景,激发他们对武术的好奇心。(2)分享武术名人故事:介绍著名武术家的成长经历、训练故事和成就,让孩子们感受到武术的魅力。(3)介绍武术礼仪:向孩子们展示武术中的鞠躬、行礼等礼仪,让他们了解这些礼仪背后的文化意义,并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4)游戏中练习武术动作:创设情境游戏,与幼儿共同练习武术基本动作。(5)共享武术表演:观看线上武术表演或比赛视频,或参与线下武术比赛现场等方式欣赏武术的魅力。(6)结合传统节日:庆祝传统节日时,组织孩子们把学习的武术基础动作以武术表演、游戏或戏剧的方式展示,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武术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3.家庭生活化延续教学方法

家庭作为幼儿园的教育延续者与文化传递者,要充分利用和幼儿共同生活这一优势,做幼儿武术教学内容的策划者、组织者、支持者、欣赏者和参与者。

首先,家长要充分利用生活场景,延伸幼儿园的武术教育,例如公园玩耍时与幼儿练习梅花桩步、表示感谢时用抱拳礼;其次,家长主动挖掘家庭或社区文化资源,让幼儿在代际互动中感知武术文化,如邀请祖辈讲述他们熟悉的武术与家风的故事,或让有武术背景的成员教授幼儿武术技能和文化;同时,家长及时反馈幼儿在家学习武术的个体独有特点,为幼儿园课程调整提供依据。

4.建立沟通闭环的长效机制

为形成畅通的沟通闭环,需设计立体化沟通​、深度参与和动态评价机制​,建立“互动 - 反馈 - 迭代”的沟通闭环,保障幼儿武术教育家园协同的持续性。

为幼儿园了解家长的教育诉求和教育焦虑,家长能了解幼儿园课程管理和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等教育状况,创设多元立体化的沟通机制。(1)日常沟通。实施每周任务互动制度。幼儿教师每周在班级微信群推送武术学习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价值、亲子游戏,让家长清楚了解幼儿在园中所学和家长任务;家长积极关注幼儿所学,并主动上传亲子游戏的短视频,向幼儿教师反馈幼儿在家中的学习。(2)专题沟通。每季度召开幼儿武术共育研讨会,聚焦收集的几个核心问题,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分享他们的解决策略;同时,教师作为主持人,给与家长分享家庭武术游戏的时间。(3)个性化沟通。利用数字化互动平台,如亲宝宝 APP,为每位幼儿建立一对一共育电子档案。档案中包含幼儿武术动作学习时的短视频或照片、身体状况和坚持努力等学习品质的文字记录、照片或视频、区域中的武术文化阅读或手工制作照片、教师对幼儿的文字评价等内容。​同时,家长在此档案中添加幼儿在家中学习武术的视频、照片或文字。

通过组织活动,能畅通家园共育渠道,提升家园共育质量(谷丽芳,2017 ;孙芳龄等,2018)。为引导家长深度参与幼儿武术教育,可组织亲子共创活动、家长志愿活动和实施小老师制度。(1)亲子共创活动。线上开展亲子游戏打卡活动;线下活动有家庭武术创意秀、亲子手工制作武术器械玩具、亲子绘本创作、亲子戏剧等不同形式。(2)家长志愿活动。邀请家长观摩幼儿园组织实施的“武术 + 生活”融合课程;招募家长武术文化助教,走进幼儿课堂,讲解武术知识和技能;家长助教协助教师组织武术进社区活动。(3)小老师制度。教师让幼儿当小老师,把在幼儿园所学武术教给家长,或通过绘画表征的方式让幼儿分享武术相关的所见所闻。

在评价幼儿武术学习时,幼儿教师要引导家长将“幼儿参与度、笑容频率、主动探索次数”等纳入教育评估的指标,替代家长常用的“动作标准度”这一单一指标,从而回归“兴趣优先”的幼儿武术教育本质。幼儿武术家园共育状况,从动作掌握、礼仪表现、文化兴趣和亲子互动频率四个维度进行家园双向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针对短板调整策略。

5.构建资源协同的共享生态

开发家园共建共享资源。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专业机构,牵头幼儿园教师、武术专家和家长代表组成家园共育共创组,承担幼儿武术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的建设任务。首先,制定《幼儿武术游戏化方法手册》,包含亲子武术游戏、武术文化故事或儿歌,以及融武术礼仪、动作元素和生活场景的指南,并拍摄亲子武术短视频供家长按需参考;然后,根据幼儿年龄段制定家园协同任务;最后,回应家长对幼儿武术教育最担心的安全问题,建立武术教育安全规范。

搭建共享资源流通平台。首先,遵循常用性和方便性原则,经与家委会共商选定信息化平台,如微信小程序、亲宝宝 APP 等。然后,共创组把建设的课程资源分模块上传平台,包含亲子游戏、文化故事、文化动画、儿歌、生活渗透、安全指南、动作图解、家长问答库。最后,根据教学进度或节日,实现资源的更新。

参考文献:

[1] 谷丽芳 . 对推进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思考 [J]. 教育探索 ,2017,(06):49-51.

[2] 顾旭峰 . 以家庭为视角建构家园教育共同体 [J]. 学前教育研究 ,2024,(09):91-94.

[3] 孙芳龄 , 雷雪梅 , 张官学 , 顾晓路 , 彭攀素 . 家园共育的实践意义与开展策略 [J]. 学前教育研究 ,2018,(07):70-72.

【2025 年日照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 编号 ZX2025167)和 2023 年山东省人文社科课题(编号2023-WHLC-1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