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模式研究

作者

李颖

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重庆 401331

基金项目: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号23JDSZ3059);2023年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颖(1978—),女,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摘要: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育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们党抓育人工作的基本经验和鲜明特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正日益成为高校党建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管理模式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改革方向。立足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教育质量不高、育人力量下沉不足、队伍合力不强、机制建设不够等现实问题,着力开展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模式建设,通过组织机构、目标内容、工作队伍、制度体系、考核机制五个运行维度,整合构建一体化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模式,在组织育人、党员教育、朋辈引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党建;党建引领;育人模式;高校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我们党历来重视育人工作,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育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们党抓育人工作的基本经验和鲜明特征。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看到,要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教育是基础,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也对党建引领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指出: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1]。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基于学生宿舍等学生生活特定区域,以实现学生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以外的成长成才为目标的育人新场域,这一场域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并日益成为高校党建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为此,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管理模式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改革方向。

当前,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正在试点单位由点及面、承上启下、全面推广的实施阶段,随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的逐步深入,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育质量不高。有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难以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二是育人力量下沉不足。有的高校基层党支部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组织力和影响力待进一步提升,存在条块化、碎片化的弊端[2],引领示范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弱化。三是队伍合力不强。有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队伍之间往往“各自为政”,未能达到预期育人效果,其专业性、整合性和持续性亟待强化。四是机制建设不够。有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组织零散,缺乏系统、协同、常效的运行体系。针对上述问题,着力开展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模式建设,通过“组织机构、目标内容、工作队伍、制度体系、考核机制”五个运行维度,整合构建一体化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模式,经过长期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模式构建思路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为支撑,遵循三全育人、三自教育和朋辈教育的教育思想,借鉴主体教育理论、协同理论、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及交叉学科知识,遵循方向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教育管理原则,从组织机构、目标内容、工作队伍、制度体系、考核机制五个方位构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模式,着力培养具有理想之心、担当之心、吃苦之心、奋斗之心的新时代好青年。

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模式构建举措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模式是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学生社区的“红色灯塔”功能,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型党建育人载体。从组织机构、目标内容、工作队伍、制度体系和考核机制入手制定建设举措,不断增强该模式的运行效果。

(一)建立“三级五层”的层级化党建育人组织机构

在高校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指导下,组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中心,依托学生宿舍楼栋,从学校、学院、学生社区三级建立健全“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学院学生党支部——学生社区党小组——党建育人活动室”的五层党建育人机构,落实相关人员工作要求。其中,学校层面由校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校组织部、学工部、团委、后勤等职能部处的负责人;学院层面由学院党委书记或副书记任组长,成员包括院组织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学办主任和辅导员等;学生社区层面由驻楼辅导员任组长,成员包括社区老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楼层长等。

重点打造学生社区党小组和党建育人活动室。一是以楼层为单位建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小组,构筑“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基层组织。根据学院学生党支部党员所在宿舍楼栋的分布情况,在每个学生宿舍楼栋分楼层设立党小组,点对点落实组内每一位学生党员对接的青年学生,选拔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党小组长。二是建设智慧党建育人活动室,夯实“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平台。根据党建育人教育管理主题内容,在学生宿舍每个楼层打造1-2个党建育人活动室,通过驻楼辅导员长期组织社区老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楼层长共同负责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的智慧党建育人活动室建设,汇集线上线下宣传教育力量。

(二)明确“三向四块”的模块化党建育人目标内容

秉承“铸魂育人,育心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全覆盖与差异性育人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所在学生宿舍楼栋的普通学生、学生骨干、学生党员不同教育对象,围绕“理论宣讲、职业规划、校园文化、专业导航”四大教育管理协同版块分别设定党建育人目标与内容,实施党建塑心工程、党建启心工程、党建润心工程和党建助心工程,既要不断促进普通学生的健康成长,又要持续提升学生党员的素质能力,使学生党员成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各个教育管理版块的中坚力量。具体而言,激发学生党员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活动其间参与者和后续组织者的角色效力,一方面学生党员能够积极参与当前党建育人活动并得以显著成长,增进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互动,展现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和先锋带头作用,激励普通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向身边榜样学习,形成比学赶超、齐头并进的育人格局,另一方面学生党员可作为后续“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活动的策划和践行者,协助高校提升“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效果。

一是党建塑心工程。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理论成果、党员发展流程等内容,采用微课堂、主题党课、专题报告、讲座沙龙、党团组织生活等渠道进行理论宣讲,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信仰教育,旨在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实效性,同时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报效祖国。二是党建启心工程。围绕就业政策解读、就业形势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能指导等内容,采用工作坊、素质拓展、情景模拟等方式强化职业发展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及普通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三是党建润心工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融入到“一站式”学生社区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采用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兴趣活动等路径推动能力素养教育,增强学生党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普通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四是党建助心工程。将行业分析、新生适应、学习心得等内容融入到“一站式”学生社区学风建设之中,采用经验分享、真题演练、现场答疑等途径深入开展学业教育及辅导,助力学生党员学习成绩得以进一步提高,鼓励学生党员对普通学生进行学业帮扶,营造上进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搭建“两环三类”的协同化党建育人工作队伍

充分挖掘校内和校外的育人资源,夯实三类党建育人工作队伍基础。一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管理导师团,由校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行政人员等组成,全面负责“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的开展。二是以专家为主体的指导帮扶导师团,由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等组成,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进行理论与实践指导,或直接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三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朋辈辅导导师团,由校内外优秀学生党员和青年学生组成,协助或直接参与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管理与服务工作。

其中,教育管理导师团聚焦“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组织机构建设和管理,指导帮扶导师团聚焦“一站式”学生社区各项党建育人工作的实施和评估,朋辈辅导导师团聚焦“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的互动和联动。与此同时,通过参观调研、培训进修、学习研讨、实操训练、专题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致力“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队伍培训,增强工作队伍本领能力和整体实力。

(四)建构“四点四责”的常态化党建育人制度体系

坚持科学、规范、精准、高效的四点准则,从“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所涉及的执行、建设、管理、督查四种工作职责与任务着手,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目标内容和主题要求,建立健全“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制度体系。

主要涉及“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管理办法、“一站式”学生社区校院社三级工作机制、“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小组工作条例、“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活动室管理制度、学生党支部联系“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小组制度、“一站式”学生社区楼层党小组联系学生制度、“一站式”学生社区楼层党小组党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队伍管理办法等,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五)拓展“两融两渗”的激励化党建育人考核机制

制定“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岗位职责、考评办法等,建立定期与不定期互融,线上与线下互渗的考核机制,采用全程考核和动态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的学生、参与的教师、参与的专家以及未参与的师生和有关高校等开展问卷调查、个体访谈和数据分析对比,考察学校、学院、学生社区和参与师生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的成效,表彰奖励专家团队、学生党支部、师生党员、学生骨干等优秀集体及个人,将考评结果与学校学院考核、教师职称评聘与职级晋升、党支部及学生党员考核、学生评优评先等挂钩。

三、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模式的价值意蕴与经验总结

新时代下,加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强化党的领导,实现“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育人目标、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可靠接班人”的有力措施与必备支撑。

(一)组织育人效能:激发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和组织育人新鲜活力

强化党支部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的领导,切实把“一位党员,一面旗帜”落实到学生党员及普通学生之中,进一步提高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工作力和影响力。通过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引领育人工作,将党建育人工作走向深处和实处,推动院系基层党组织和学生社区党支部建设双向融合[3],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加强学生社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以坚强有力的学生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一站式”学生社区政治基础[4]。同时运用教育智慧、教育情感和教育魅力,增强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亲和力和感召力,成为青年学生的精神之家、关爱之家、发展之家,扩展了高校基层党建视角,提升了组织育人水平。

(二)党员教育效能:打造学生党员教育和学生党员素质培养新路径

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模式,将学生党员教育延伸到青年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高校学生社区,对学生党员“分任务,压担子”,为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锻炼和监管平台。丰富了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拓展了学生党员教育的思路和渠道,增强了学生党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过程中,学生党员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思想素质得以淬炼,联系和服务普通群众的本领不断提高。

(三)朋辈引领效能:发挥学生党员的朋辈育人优势和榜样浸润效应

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在开展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同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之间的“磁场效应”。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之间在专业、年龄、经历甚至兴趣爱好等方面相似,这些特点也使得他们之间更容易交流,而学生党员自身的成长也是普通学生学习的现实榜样,对普通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一站式”学生社区是党建育人的重要场域,通过建设扎根于学生社区的党组织,将党建力量下沉至一线,充分发挥党建的政治、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引领作用,重构学生社区的人际生态与组织形态,形成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育人环境[5]。高校应紧紧把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政治方向,以党建引领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模式,创新育人机制,不断深入持续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高质量发展,成为高校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EB/OL].(2025-01-19)[2025-02-17].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501/t20250119_1176193.html.

[2] 卜谦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3:85-88.

[3] 张荣.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塑造一流育人生态[J].中国高等教育,2023,18:4-7.

[4] 王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深化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24,5:45-48.

[5] 朱亚林.敏捷治理视域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5,2: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