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连市无人驾驶公交乘客选择意愿影响分析

作者

王茁 刘珈彤 唐源骏

1.大连科技学院 教务处,辽宁 大连,116052;2.大连科技学院 交通与电气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116052;2.大连科技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116052

摘要: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大连市试运营的无人驾驶公交尚未全面普及。本研究基于大连市无人驾驶公交乘客选择意愿的调查结果,从基础设施、互动性、灵活性、安全性和经济环保性等多维度深入分析无人驾驶技术对乘客选择意愿的影响,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同时,从区域发展水平、文化程度和就业状况三个维度探讨不同群体对无人驾驶公交选择意愿的差异,进而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旨在为精细化制定无人驾驶公交推广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无人驾驶  公交乘客意愿  影响因素  调查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私人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有限的城市空间内交通的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迫切要求大力推行公共交通。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进步,无人驾驶公交车的出现会较传统公交车提供效率更强、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的运输服务,逐步取代传统公交车成为未来发展模式。由于该技术还处于逐渐更新迭代的阶段,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用户选择意愿的影响。目前,虽然国内外部分地区针对无人驾驶公交的用户选择意愿已经开展一定的调研,但研究结论尚不能直接代表大连地区用户的态度。因此,拟通过构建无人驾驶公交乘客选择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基于多群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群组在选择意愿上的差异及其作用机理,为城市出台无人驾驶公交扶持政策、企业调整无人驾驶技术研发方向以及投资方向等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

二、无人驾驶公交乘客选择意愿影响因素

(一)无人驾驶技术及其在大连市公交中的应用

大连市政府高度重视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和发展规划,积极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大连在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将无人驾驶技术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近年来,大连市无人驾驶技术不仅在城市道路交通领域,还开始在港口、机场等物流场景中进行应用。

大连市的无人驾驶公交项目经过180天的测试,成功取得无人驾驶示范应用牌照,自2023年7月7日正式首发运行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大连市高新区、英歌石科学城、东港商务区目前共投放了6辆无人驾驶巴士,并且开通了3条无人驾驶巴士线路。无人驾驶公交采用L4级自动驾驶技术,纯电动车型,无方向盘、无驾驶舱,最高速度可达40公里/小时,满足全天时、全天候、全场景运行需求。乘客可通过小程序进行车辆班次预约,预约成功后将通过验票二维码进行核销乘车。

(二)无人驾驶公交乘客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

以常规公交乘客选择意愿影响因素为基本参考,由于无人驾驶公交是一种新型技术,社会对于其研究相较于常规公交存在欠缺,因此乘客更关注无人驾驶公交的基本设施是否完备以及乘坐此类新型公交是否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且对于现在的环境污染是否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有些乘客也会出于对新兴技术的好奇而体验这项技术,考虑到乘坐新型公交与常规公交比较的优缺点,沟通路线信息是否存在障碍以及无人驾驶公交是否可以自行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

1. 基础设施

无人驾驶公交的推广高度依赖于相关技术支持和道路设施。车内信息提示屏对于乘客获取路线信息至关重要,而完备的道路设施与交通标志则是确保其安全运行的基础。此外,由于多数无人驾驶公交采用电能或混合动力技术,动力控制和驱动技术不仅影响运营效率,还直接关系到乘客体验。

2. 互动性

公众对无人驾驶公交的互动性有较高要求。缺乏人类驾驶员导致乘客在遇到问题时无法直接沟通,易产生不信任感和焦虑情绪,影响选择意愿。同时,没有驾驶员也可能减少所有参与者之间的互通,因此提升车内的互动体验是提高乘客接受度的关键。

3. 灵活性

无人驾驶公交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和实时数据分析,在面对交通事故、人流密集路段或极端天气时,能够迅速调整行驶路线,从而缓解交通拥堵并提升出行效率。这种灵活性为乘客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出行保障,增强了选择无人驾驶公交的吸引力。

4. 安全性

无人驾驶公交车依靠信息技术实现自主障碍识别与行驶,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能够在各种条件下保持稳定性和安全性。然而,部分乘客担忧网络安全问题可能影响行车安全。配备高级传感器、GPS和摄像头等设备,并在运营期间安排安全员,有助于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强乘客信心。

5. 经济环保性

无人驾驶公交通过信息化手段降低人力成本,使运行更为节能和平稳,进而减少了维护成本和能源消耗。这不仅降低了票价,提高了服务质量,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它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无人驾驶公交乘客选择意愿的测量指标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拟从基础设施、互动性、灵活性、安全性以及经济环保性等五个层面对无人驾驶公交选择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其对应的测量指标进行梳理,以形成无人驾驶公交选择意愿影响因素测度指标,如表1所示。

三、大连市无人驾驶公交乘客选择意愿调查与分析

调查以大连市辖区内乘坐或了解无人驾驶公交乘客为对象,将影响无人驾驶公交乘客选择意愿的22个策略指标转化为问卷问题,截至2024年的11月底,总共收集有效问卷一共358份。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信效度检验,构建大连市无人驾驶公交乘客选择意愿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

(一)不同学历对乘客选择意愿的差异分析

在学历层面,将被调研者的学历划分为大专及以下和本科及以上两个群组,学历在本科以下的被调研者的正向影响程度明显低于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正向影响程度。而在其他路径的多群组比较中,不同学历被调研者对其他路径的认知上并不存在明显的认知差异性,因此,学历在除基础设施外的其他路径中并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二)不同市内区域发展水平对乘客选择意愿的差异分析

在市内区域发展水平层面,将被调研者的市内区域发展水平划分为市级和县级两个群组,互动性和经济环保性会影响居住在市级区域的乘客,是因为它们能够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满足乘客的多元化需求,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互动性体现为无人驾驶公交的智能性提升乘客的出行效率和体验,而经济环保性则体现在其能够减少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以及经济实惠的票价,提高城市出行效率。相比之下,县级区域的公交系统可能更多地关注于满足基本出行需求。

(三)不同就业状况对乘客选择意愿的差异分析

在就业状况层面,将被调研者的就业状况划分为在职和非在职两个群组,灵活性和安全性主要影响在职乘客,是由于在职乘客的出行需求更加频繁和多样化,且对出行效率和安全保障有更高的要求‌。灵活性不仅体现在公交线路的多样性上,还包括换乘的便捷性。同时,安全性是其在出行过程中需得到充分的安全保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四、对大连市无人驾驶公交的改进建议

基础设施层面,加大对大连市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性能,提升技术成熟度,确保无人驾驶公交在复杂路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互动性层面,可以通过优化无人驾驶公交的车载信息系统,增加智能语音交互功能,让乘客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出行信息,提升乘车便捷度。

灵活性层面,大连市可以引入先进的调度管理系统,根据天气、路况等实时信息,调整线路走向和停靠站点,提高大连市无人驾驶公交系统的应变能力。

安全性层面,由于无人驾驶公交的决策和控制是由软件系统来完成的,一旦软件系统受到恶意攻击或遭遇故障,就可能发生意外情况。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

经济环保性层面,政府应加大对绿色出行的宣传力度,提高大连市民对环保出行的认识和接受度,引导市民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从而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 易彤.自动驾驶公交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乘客接受度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23.

[2] 王建军,柳倩,卢霄娟,等.新能源汽车政策下居民出行意向多群组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24,48(03):55-63.

[3] 容天呈.无人驾驶行业前景分析与发展建议[J].通讯世界,2019,26(04):225-227.

作者简介:王茁(1987-),女,黑龙江鹤岗人,大连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工程。刘珈彤(2003-),女,吉林吉林人,大连科技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交通运输。

基金项目:大连市社科院2024年度课题(编号:2024dlsky332);大连科技学院202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稳步推进——珊瑚种植一体化推进器”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