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常见故障及维修保养措施研究

作者

蒋效文

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  要:医疗器械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常见故障包括机械故障、供电故障等,这些故障可能由设备老化、使用不当、维护保养不足等多种因素引起。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必须采取有效的维修保养措施。本文将对医疗器械电子设备常见故障进行探讨,并提出维修保养措施,旨在为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医疗器械电子设备;常见故障;维修保养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电子设备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设备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医疗器械电子设备也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还可能对医疗服务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疗器械电子设备常见故障

(一)机械故障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中的机械故障通常表现为机械转动受阻或卡死、机械部件变形或断裂以及机械连接件松动或脱落等,多由于设备长期处于停止运行状态,导致机械转动部件积累灰尘、杂物或受潮生锈,进而造成转动受阻[1]。此外,设备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受到的猛烈撞击,或长时间高负荷运转,也可能导致机械部件变形、断裂。连接件故障多是由于机械部件长期受力活动,加之维护人员未定期进行检查所致。机械故障的出现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还可能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不利影响。

(二)供电故障

供电故障是医疗器械电子设备中常见的故障之一,主要表现为设备无法开机、开机后突然断电或电压不稳等,通常与外部供电异常和内部电源模块老化有关。外部供电异常可能源于医用设备所接的外部电源供压不稳,或经常出现断电情况。而内部电源模块老化、散热差则可能导致设备内部电源出现故障。供电故障的出现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对设备的电路和元器件造成损害,进而增加维修成本。

(三)干扰故障

干扰故障主要表现为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外部电磁场的干扰,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或无法正常工作,通常与设备的接地电阻过高、电缆线屏蔽不足以及开关电源的发射问题有关。接地电阻过高可能导致设备的电磁发射、自兼容性和抗干扰性出现问题。电缆线屏蔽不足则可能使设备在受到电磁发射或射频抗干扰问题时,无法有效屏蔽外部干扰。而开关电源的发射问题则可能由于电源电路的布局和结构不当,导致电磁发射成为设备推广应用中的一大难题。

二、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保养措施

(一)构建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在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管理体系中,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维修保养制度,无疑是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所在。首先,专门的维修保养团队是制度得以有效执行的基础,应由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设备的日常巡检与预防性维护。通过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故障隐患,从而避免设备在关键时刻出现故障,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制度中应详细规定各类设备的保养周期与保养内容。不同类型的医疗设备,其工作原理、使用环境及磨损程度各不相同,因此保养周期与保养内容也应有所区别。例如,对于高频使用的设备,应缩短保养周期,增加保养频次;而对于使用环境恶劣的设备,则应加强清洁与防护工作,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最后,建立故障快速响应机制,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维修保养团队应能够迅速定位问题所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2]。

(二)运用信息技术监控设备故障

在医疗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故障监控方面,更是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潜力。通过安装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现对医疗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时刻捕捉着设备的各项关键参数。一旦设备出现异常,比如运行参数超出预设范围、部件磨损加剧等,监控系统便能立即发出警报。这种警报不仅及时,而且准确,能够迅速引起运维人员的注意。同时,系统还会自动记录故障信息,包括故障发生的时间、部位、表现形式等,为后续的维修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数据。更为先进的是,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设备的历史故障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通过对这些数据的仔细研究,能够找出故障发生的规律,比如哪些部件更容易出现故障、故障通常发生在哪些时间段等。此外,大数据分析还能揭示故障背后的潜在原因,比如设计缺陷、使用环境恶劣等,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率。

(三)强化日常维修保养

首先,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灰尘、污垢等杂质往往会附着在设备表面及内部,不仅影响美观,更可能引发散热不良、信号干扰等问题。因此,需要使用专业的清洁工具和溶剂,对设备进行细致、全面的清洁,确保其表面及内部始终处于洁净状态。其次,紧固螺丝和检查连接线路。随着设备的运行,振动、温度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螺丝松动、线路老化等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这些问题可能会逐渐恶化,甚至引发设备故障。因此,需要定期对设备的螺丝进行紧固,对连接线路进行检查和更换,确保设备的结构完整性和电气连接可靠性。最后,对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与校准,包括设备的精度、灵敏度、稳定性等方面的测试。通过定期测试,及时发现设备性能的偏差或下降,并采取相应的校准措施进行调整,确保设备的精度与可靠性始终符合医疗工作的要求[3]。此外,建立维修保养记录档案,详细记录每次维修保养的时间、内容、结果等信息,为后续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四)加大专业运维人员培训力度

在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维修保养领域,专业运维人员的素质与技能水平无疑是决定性的因素。为了确保设备能够持续、高效、安全地运行,必须加大对运维人员的培训力度,从多个维度提升其专业素养与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应涵盖设备的基本原理与结构特点,使运维人员在维修保养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判断故障所在,并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组织专业的培训课程,邀请行业内的专家进行授课,确保运维人员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针对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开展培训,通过模拟故障场景、分析故障原因、演示维修过程等方式,帮助运维人员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提升他们应对各种复杂故障的能力。此外,建立故障案例库,供运维人员参考和学习,以便他们在遇到类似故障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故障维修保养工作对于保障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必须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故障。同时,合理应用高效、智能的维修保养方法,注重引入信息化技术,为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捷.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常见故障及维修保养措施分析[J]. 中国设备工程,2022(23):84-86.

[2] 莫肇荣. 医疗器械中电子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J]. 设备管理与维修,2022(24):62-64.

[3] 朱崇婧. 探究医疗器械中电子设备维修技术及实践效果[J]. 设备管理与维修,2024(2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