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思政引领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建设

作者

方婉婷 罗晓仪

广东华夏高级技工学校 510900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将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建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本文深入探讨了思政引领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建设的意义、现状、策略及实施路径,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推动课程思政在该领域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思政教育;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建设;教育融合

一、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高校作为培养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其课程建设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往往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建设,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思政引领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培养德才兼备的网络安全人才

网络安全领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专业技能的人才,更需要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从业者。通过思政教育的融入,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不仅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维护网络安全,还能坚守道德底线,不被利益诱惑,为国家和社会的网络安全事业贡献力量。

(二)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政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中,学生在解决复杂的网络安全问题时,需要具备这些综合素质。例如,在进行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时,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协作,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而思政教育可以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提供思想动力和价值导向。

(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多样,涉及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隐私等多个层面。社会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更注重其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高校通过思政引领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建设,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网络安全人才,为国家的网络安全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思政引领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思政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深入,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与自己所教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无关。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导致课程思政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中的实施效果不佳。

(二) 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如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网络空间道德规范、爱国主义精神等。然而,目前一些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对这些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往往只是简单地在课堂上提及一些思政内容,没有将其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无法达到预期的思政教育效果。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中,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和复杂,单一的教学方法更不利于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四、思政引领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建设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是推进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教学观摩等活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认识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二) 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结合网络安全领域的实际案例,如网络攻击事件、数据泄露事件等,引导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还可以将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三) 创新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的网络安全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网络安全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和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机会。此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思政引领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优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依据。在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时,应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和要求,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目标中,除了设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外,还应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如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爱国主义精神等。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增加相关的思政案例和知识点,使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二) 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加强教材建设是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举措。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将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网络空间道德规范、爱国主义精神等内容纳入教材体系。同时,教材内容应紧密结合网络安全领域的实际发展情况,及时更新案例和知识点,使教材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此外,还可以编写与教材配套的思政教学参考资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也能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网络安全项目实践、网络安全竞赛、志愿服务等活动。例如,在网络安全项目实践中,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网络安全防护工作,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在网络安全竞赛中,鼓励学生团队协作,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六、结论

思政引领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建设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网络安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以及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加强教材建设、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实施路径,可以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建设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网络安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越。信息与网络安全 “磁化式” 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 [J]. 计算机教育,2024 (8): 36-41.

[2] 姚锦江,罗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探讨 —— 以互联网应用之网络安全为[3] 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建设研究 [EB/OL]. [2025-02-09].

[4] “网络安全” 课程思政的建设与研究 (论文)[EB/OL]. [2023-05-11].